圖書

八、“學習”是最理想的學習姿態

時間:2013-11-04 09:23   來源:中國臺灣網

  B:新聞與傳播學院,大二,女生,19歲

  H:資源與環境學院,大一,男生,19歲

  I:國際軟件學院,大一(國防生),男生,18歲

  T:尚重生教授

  T:當代大學生學習姿態的烏托邦是什麼樣呢?也就是你們理想中的學習姿態該是怎樣的?

  I:我是學理工科的,我經常會害怕自己學得著了魔,眼睛一睜就是公式和定理,我希望自己是知識與智慧並存的人。如果讀完大學,你成績很好,但思想境界沒有任何提高,這樣的大學等于白上。雖然作為一個工科生,但能有很深的文學修養,有獨特見解,這就是我所追求的烏托邦。落到實處來講,我憧憬中的學習狀態就是充實、明確、堅持。

  H:理想的學習狀態,就是每個人都可以學到自己想學到的東西。按這個標準可以分為兩種人:第一是學霸型,但並非學呆學傻型的;第二是在學業和愛好之間更偏重愛好的,他可能愛玩社團,花大量時間在社團上,那麼對于這樣的人來說,做一個“社團達人”也是不錯的選擇,只要他自己不覺得荒廢了青春。任何人的大學都是由自己去定義的,沒有必要為了去附和別人的標準,讓自己過得不開心。

  B:高中時大家的性格一直被壓抑著,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人”,那麼到了大學,我們就要爭取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人。書上說“完美的社會就是將女孩兒都培養成大家閨秀,將男孩兒都培養成正人君子”,如果社會沒有這種功能,那我希望我理想中的大學能發揮這種功能——女生進入大學,就應該把自己當成女人培養,把自己當成可以獨當一面的女人,未來家庭中的半邊天,把自己的生活照料得很好,同時還會照料別人的生活;男生的話,更要學會隱忍和沉潛,時時提醒自己肩上的責任很大。

  T:當代大學生理想的學習姿態,肯定涉及學習目的的問題,大家是為成績好看而學習,還是為自己而學習,這個要看能不能兼顧。因為大學里的成績,被多方面關注著,用人單位看這個,家長也看這個。如果成績單上都是90以上,看上去會很美,但其實不一定學到了什麼東西。成績好的人不見得就一定是人才,我不同意保研的同學就是人才,我也不同意成績不好的同學就什麼都不行。比如說,一個人不上課,但他可能是在學習,而且學到的東西比上課學得還要多。有的人為了獲得快樂而學習,成績在其次,60分萬歲,這個也是可以的;有的課不及格,補考後及格了,這樣也可以,但是能兼顧的話就更好了。這是個人的問題,到底學沒學進去也只有自己知道。有的人成績是好,但沒學到知識。如果你成績不好又沒學到知識,那就更可悲了。我非常同意大學是為了發現自己,我覺得上大學就是為了發現自己的潛能,發現自己的興趣,給自己把脈。學習的過程就是發現自己的過程,發現自己的過程也是學習的過程。因此,正在學習、不斷學習,就是90後大學生最理想的學習姿態。

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