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寂寞——沒有一個可以打電話的人

時間:2013-11-04 08:47   來源:中國臺灣網

  人生是尋找自我的遊戲。我是誰呢?我從哪里來?沒有人幫我回答這些問題。答案要自己去尋找。為了了解自己,應該擺脫傳統的理念,一心探索自己的內心。這種過程會給你帶來寂寞,甚至是痛苦。如果觀察了很長時間都無法弄清自己是誰,那麼應該請求心理學者的幫助。就算他無法明確告訴你你是誰,但是至少你在了解自己的過程中能夠得到一定的幫助。

  認識自己、弄清自己的真面目,是人生當中最重要的事情。只要知道自己是誰,就能知道自己的人生。我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我應該以何為價值標準,要放棄什麼?如此不斷地提出能夠令自己反思的問題,那麼就能繪出人生的草圖。沒有這樣的草圖就必然會徘徊,但是有了它,定會更加清楚地看到自己的未來。

  由此可以看出,能夠做到了解自己是非常重要的。可是很少有人會專門去了解自己。這是為什麼呢?大家為什麼都害怕去了解自己呢?為什麼不能忍受獨自反思所帶來的孤獨和寂寞呢?

  記得考上大學的那一年,我到首爾,下了火車來到車站廣場,可是不知道該往哪里去。只見火車站前面有一排公用電話亭,少說也有二十多個吧。在每個電話亭里面都有人拿著話筒打電話。我也很想給某個人打電話說一聲“我來了”,可是,在首爾,卻沒有我能打電話告知到來的人。

  此時首爾對于我來說,只是一個寒風颼颼的無邊的曠野。不管把衣襟拉得多緊,還是無法擋住刺骨的風。二十歲風華正茂的青春只能在春寒料峭的二月里站在車站廣場上發抖,心中默默地承受著寂寞和孤獨。沒有人來找我,我也沒有人可去找。別人都緊緊地縮著肩膀匆忙地趕路,只有我一個人茫然惆悵地站在荒涼的廣場中,無盡的恐懼涌上了心頭。

  “沒關係,不怕的。我真的沒什麼。”

  雖然不停地安慰自己,但實際上不是真的沒關係。誰說孤獨不算什麼?刻骨的寂寞和孤獨,會讓你無比渴望有人能夠陪在身邊。孤獨是可怕的、非常難熬的。

  我係緊圍脖呆站了半天,隨後上了一輛寫著我們學校站名的公交車。之後,我自己租了房子,自己做飯吃。凡事自己思考,自己做決定。周圍有很多生命體在活動著,可是我就像一個孤島一樣獨自漂泊著。在陌生的地方,跟陌生人一起度過的大學生活實在是太累太孤獨了。但並不是孤獨得要命,也不是累得要死。一天一天湊合著挺過來,感覺還能夠適應和忍受。反倒因為身邊沒有幫助的人,覺得自己成了人生的主人。哇,算是撿到了現成的鳥哲學吧。

  雖然一個人很孤獨,但是非常自由。獨自過的日子沒有煩瑣累贅,實在是太輕松了。不用爭吵下一頓吃什麼,也不用因為如何放東西而鬧別扭。只要做自己想做的就可以了。攤開四肢睡覺也好,大聲打呼嚕、隨便放個屁也罷,都不會有人管。有時候偶爾還會因這種自由而沉浸在幸福里,不由得嘿嘿笑起來。這時候,緊張的心情就會變得舒坦和寬容。

  在獨處的時候,會思考很多關于自己的事情。而且對別人的想法也會更加深刻。我也不例外。在走向成熟的過程中我領悟到,孤獨會變成力量讓我逐漸成長。其實孤獨並沒有想象的那麼強烈,而且獨處所帶來的孤獨與寂寞並不是白費的。當痛苦累積下來,孤獨達到冰點的時候,反而會涌現出一股力量,並賦予你在孤獨中活下去的勇氣。所以,孤獨比想象的容易承受。

  屬于自己一個人的我的想法、我的創意、我的生命力,為我造就了獨特的能量。越是審視著自己,度過孤獨難熬的時光,這種能量就會越來越大。害怕孤獨的人往往向我尋求克服孤獨的方法。孤獨並不是要去克服或者消除的對象。孤獨是人生的基本屬性。孤獨,證明我還在活著。如果我沒有靈魂,變成了僵屍,那麼我將不再孤獨,也不會感到不安。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們會把“孤獨”當作要躲避的瘟神。就像癌症一樣,把它當作厭惡恐懼的對象。但是我認識的某位醫生,卻不把癌症當作消除的對象。他長期從事于癌症治療,可是有一天發現自己身上居然長著癌細胞。他通過手術幹凈地摘除了那些癌細胞,其結果看起來也非常成功。但是幾年後,發現癌細胞已經轉移到了身體的另外一些部位。大家都認為他很快就會死掉。但是,自從他做第一次手術到十年後的現在,精力始終非常旺盛。這里有什麼秘訣嗎?

  “癌症並不是我們要消除的對象,而是要共同相處的同伴。我們的身體里長出癌細胞就像自然的法則。癌細胞雖然是討厭的不速之客,但是畢竟長在我們的身體當中,我們不能否認它的存在。反而要想辦法同它共處下去。”

  通過他的故事,我們會反思怎樣對待孤獨。我們要承認孤獨並不是一定要消除的對象,而是要跟我們一同相處的對象。孤獨會把我打垮還是會讓我成熟,完全掌握在我的手中。

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