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胡李同盟結成後,對大秦江山造成徹底震動的,是他們為了保住自己的榮華而不斷進行的大屠殺。
登基以前,胡亥便下手害死了自己的哥哥扶蘇——為了讓皇位坐得穩些,胡亥與趙高、李斯一起偽造了詔書,送到了在邊境戍守的扶蘇、蒙恬處。在假詔書中,斥責扶蘇與蒙恬戍邊十幾年,非但未曾立下戰功,反而屢次上書,肆意非議朝政,並逼二人自殺。
扶蘇接到假詔書以後,心中自然明白,這絕非父親旨意,定是朝中發生巨變。蒙恬主外事,蒙毅則為內謀,號稱“忠信”,是始皇在朝中最為信賴的一文一武。在鹹陽時,蒙恬出則陪始皇同乘一車,居內則侍從秦始皇的跟前,自己戍守邊疆幾十年,手握30萬精兵,始皇從未有過懷疑,為何此時突然下詔逼死?他苦勸扶蘇切不可輕生。
但扶蘇為人仁義——此時的仁義看起來更像是迂腐,他不願背禮,說:“父而賜子死,尚安復請!”隨後自殺于上郡軍中。蒙恬雖據理力爭,不肯自裁,但在被投入陽周(現在陜西子長北)監獄中後,聽聞弟弟已被下獄,胡亥登基,李斯、趙高受寵,知自己時日無多,便于獄中吞藥自盡。
扶蘇死後,胡亥最大的政敵便鏟除了。車隊到達鹹陽後,始皇發喪、胡亥繼位,是為二世皇帝,趙高升為郎中令,掌握了皇帝近衛的兵權。
害死哥哥扶蘇、大臣蒙氏兄弟,胡亥的皇位坐得就心安了嗎?事實告訴我們,他坐得依然不安——皇位來歷不明,自然擔心兄弟姐妹們來搶,所以,他一不做二不休,將自己的兄弟姐妹全部處死。
對于此事,史書並沒有給出明確記載,但十有八九也是趙高所謀劃——胡亥只管享樂,他在政治思想上根本不可能想得那麼遠,不然後來他也不可能被趙高毒死。
鏟除其他競爭對手雖然是胡亥暴政的直接體現,但是對于一個強大的帝國來說,死了十幾個日常不管政事的皇子皇女根本不至于動搖國之根本。真正讓大秦走入衰敗的,是接下來的屠殺大臣行動。
摘自《老梁數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