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大臣痛下殺手一直是中國歷史中一個頗具劃時代意義的舉動:一朝天子一朝臣,這種內部大清洗一方面是為了保證新皇權威不會被挑戰,另一方面則是為提拔自己的親信騰出空間。但之所以僅胡亥時期的屠殺動搖了國之根本,是因為他不僅屠殺了身在權力中心的大臣,甚至連身在地方的小臣子們也進行了清洗——沒有區別對待,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只要你是始皇時期的臣子,你就洗凈脖子,乖乖等著項上一刀就是了。
在大清洗開始以前,趙高的陣前動員必然是免不了的:“皇上啊,這些大臣與地方官都是先帝提拔的,他們對你的感情不深厚,留著他們始終是個禍患——將他們全殺了,再扶植您自己的人,他們便會絕對效忠您。這樣一來,您的威信就提高了,您的皇位坐得就更穩了!”你看他似苦口婆心,你看他似忠臣錚錚,實則是在大秦原本就羸弱的機器上,再卸下一顆顆螺絲釘。
但秦二世可意識不到這些,一道道聖旨下去,一個個臣子死去,一時間無數人頭落地。經過這次大清洗以後,秦朝初建時期的官員被屠殺得不剩幾個了。
接下來,便是培植親信的時間。
趙高將自己的親信一個個地安進了秦朝的心臟地帶,他的兄弟趙成升至中車府令,他的女婿閻樂是都城鹹陽的縣令,其他朝中要職也全部是趙高的黨羽——這些新被提拔的官員的確感恩,只不過,他們感恩的對象是趙高,而非秦二世胡亥——趙高實際上將年輕無為又無識的胡亥當成了擴張自我權勢的工具而已。
大殺戮以後,大臣之中再無敢勸諫與願勸諫者,胡亥的政治才能之低在這一時刻體現得淋漓盡致——除了趙高,他沒有任何親信,讓臣子之間相互制約的基本道理他都不懂,而一個有龐大野心的臣子永遠都是導致王朝動蕩的關鍵性因素。
此時,趙高又出言相勸:“天子之所以稱貴,就是因為他高高在上、深居九重,只讓群臣聽其聲,但不見其面。從前先皇在位時間長,群臣無不敬畏,所以即使每天與群臣見面,他們也不敢胡作非為、妄進邪說。現在陛下年輕又剛即位,對各類事情未必精通,若當場處理朝政,萬一處置有誤,便會被臣子抓住把柄,有損您的聖明。所以,您大可不必臨朝與臣子相見,只管深居宮禁,其他事情由我和侍中來處理就行了。”
胡亥原本就沒有治國之才,更沒有治國之心,趙高的建議深合其意。于是,他從此深居宮中,每日飲酒作樂,對國家大事不聞不問。各地風雲四起、動亂不斷,他也絲毫不知,只聽趙高時時報平安。一年多以後,胡亥完全被架空,成了傀儡皇帝。
摘自《老梁數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