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蘇北第一樓—高港雕花樓

蘇北第一樓—高港雕花樓

蘇北第一樓—高港雕花樓

蘇北第一樓—高港雕花樓

蘇北第一樓—高港雕花樓
高港雕花樓,又稱“四方樓”,原名“柴墟雕花樓”,殊有“蘇北第一樓”之美稱,係四合院式的兩層磚木結構的樓房和廂樓,典型明清風格的雕刻建築,坐落于柴墟水景街區的南端,是古慶元街最繁華的商貿地段。
清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經營木材的江南富商姚氏始建東樓。民國初年,東樓易主于經營長江航運業的開明紳士李松如,李按原來的建築風格,續建了西樓和廂樓,工程歷時三年,于民國十五年落成。樓內天井四周,走廊上方、梁坊等處,雕有大量的龍、鳳、鶴、獅、麒麟、鹿、馬、羊、松鼠、蝙蝠等飛禽走獸,門扇雕有四季花卉、人物故事,圖案精巧,栩栩如生,精湛的雕刻與超凡的構思,令人嘆為觀止。
雕花樓的木雕、磚雕、石雕、壁雕、彩繪、泥塑、鋪地等,內容豐富,寓意深刻,內涵外延,工藝精湛,為省內所罕見,再現了當時的政治、經濟、歷史、文化、宗教背景,具有較高的藝術、文化價值。曾被《從奴隸到將軍》、《東進序曲》、《無雪的冬天》等多部影視劇選為拍攝場景。
雕花樓先後于1987年被列為泰興縣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被列為泰州市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10月22日,被江蘇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由于年久失修,沒有排水係統,雕花樓受地表水、地下水長期浸泡,造成地基不均勻沉降,部分梁柱腐朽斷裂,牆體酥鹼變形,門窗、木地板、雕花構件,受損嚴重。為了延伸城市歷史文脈,發掘古典建築文化內涵,2004年8月,高港區委、區政府決定,對雕花樓進行維修。2004年9月,修繕工程正式開工,工程總投入150萬元。對雕花樓內部進行主要進行充實完善,恢復了部分雕花樓的原貌,增設楹聯、抱柱,添置家具、物品。真正做到了“修舊如舊”。同時,按雕花樓原有建築風格,新建三進倣古建築,配套建設小遊園一處。至2010年4月,已經全部修繕結束並正式對遊人開放。從此,一座封閉的古典私家園林走進了人們的精神領域。高港雕花樓,也已成為泰州市名副其實的重要旅遊景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