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長三角及珠三角  > 正文

粵首個碳捕集封存項目預計5月試驗

2014-02-24 14:49 來源:南方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二氧化碳排放是影響全球氣候的重要因素,威脅著人類可持續發展。因此,二氧化碳減排是世界各國共同努力的目標,而碳捕集與封存則是一項新興的減排技術。日前,一年一度的歐盟國家關於碳捕集與封存(簡稱CCS)會議在比利時布魯塞爾舉行。來自歐盟、中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日本、印度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與會。會上,CCS技術在中國的發展引起關注,而正在籌建當中的廣東首個碳捕集與封存大型示範項目——華潤海豐電廠2×1000MW項目——建成後每年可捕集1000萬噸二氧化碳,亦引人注目。

  ●南方日報特派記者 林亞茗 發自比利時布魯塞爾

  未來幾十年或被廣泛應用

  世界依賴能源,尤其是化石燃料。但其所産生的二氧化碳排放令大氣中溫室氣體不斷增加,從而導致地球溫度升高,隨之海平面也在升高,嚴重影響到人類的生存和發展環境。這次與會的英國愛丁堡大學博士梁希向記者提供的資料顯示,如果再不加以控制,全球氣溫將在2050年前升高大約4℃。全球100多個國家曾簽署減排協議,要把這個數值控制在2℃以下。由此可見,二氧化碳的減排行動緊迫性正逐年增加。

  除了核能、風能、太陽能發電等可以減少二氧化碳産生的能源技術之外,碳捕集和封存技術是一項更能夠全面應用於各個工業部門的減排技術,即收集已經産生的二氧化碳,封存到廢棄的油井等地表深處。這一技術在21世紀以來成為各國搶佔未來低碳競爭優勢的制高點,先後有數百億美元投入到有關的技術研發和示範項目中。全球CCS研究院預測:它在未來幾十年將在電力和工業部門廣泛應用。

  這次到會的有歐盟及其成員國的議員、環保部長,還有來自歐洲、北美洲和亞洲的大企業代表,各方積極地探討著如何推進碳捕集。據了解,全世界目前正在運營和建設的較大規模CCS項目有74個。目前已經在運作的項目分別位於美國、加拿大和北歐。這些項目去年封存的二氧化碳約3000多萬噸,相當於600萬台汽車的排放量。

  據權威組織估算,全球二氧化碳的地質封存潛力至少為2000億噸,而到2020年全球捕集潛力為26-49億噸/年。然而,這項技術迄今存在成本高、能耗高、長期安全性有待驗證等突出問題,因此除了石油企業應用技術接近成熟,並可以此增加出油量而覺得有利可圖之外,其他行業則基本上較難做到商業運作。如本次會議上,殼牌公司就介紹了一個將於今年4月建成的電廠,該電廠産生的二氧化碳90%可以被捕集。電廠除了可以獲得政策補貼,還可以把捕集到的二氧化碳賣給採油企業。

  中國去年

  捕集封存20多萬噸碳

  中國能源消耗以煤為主,二氧化碳排放量非常大。而且,隨著中國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這種趨勢一時難以改變。英國CCS協會榮譽主席查甫曼在會上就説,CCS的發展在未來的7年是關鍵,政府的政策和財政支援、企業的應用、減少成本的技術研發、公眾的理解等等是重點。今年要重點關注中國在這方面的技術和政策進展。

  梁希博士專題介紹了中國在這方面的發展。他説,中國政府從2009年開始,把CCS作為中長期溫室氣體減排的重要技術途徑,特別是推動煤化工、鋼鐵、水泥、電力等企業發展這種技術的應用。中國的中石油、中海油、中石化、神華、華能等企業已經在較大規模地應用。他告訴記者,目前,中國在這方面的技術大部分落後於發達國家,但也有12%處於較為領先地位。去年中國大約捕集封存的碳為20多萬噸。中國有關規劃要求到“十二五”末期,顯著降低這一技術應用的成本和能耗,並建成30萬噸/年—50萬噸/年規模的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的整合示範系統。

  他同時介紹説,廣東省是中國的能源消耗大省,因此節能減排的任務特別重,正積極地尋求有效途徑。去年9月,廣東省省長朱小丹訪問英國期間,見證了廣東省發改委和英國能源與氣候變化部簽署關於深化低碳領域合作的聯合聲明,強調推動CCS的研究和産業化發展的重要性。在英國外交與聯邦事務部全球繁榮基金的支援下,全國首個中英(廣東)碳捕集、利用與封存中心去年在廣州啟動。

  這次會議上唯一的一位中國企業代表——華潤海豐電力公司技術副總監朱和平介紹説,廣東省政府及省發改委正在推進廣東成為國家低碳省的試點工作,而華潤海豐電廠擴建的2×1000MW項目成為廣東省首個大型碳捕集與封存的示範項目。朱和平告訴對項目感興趣的歐盟議員大衛先生:“這一項目如果建成,一年將可封存1000萬噸碳。而前期大約要投入5000萬元人民幣的資金,用於建設預留介面和土地等方面。目前,該項目正由英國愛丁堡大學、廣東省電力設計院進行設計。預計今年5月將進行小型試驗。”

  與會者對朱和平在大會的發言頗感興趣,多位人士就此向他提出問題和建議。

  碳捕集與封存(CCS)産業鏈

  捕集

  燃燒後處理(在燃燒後捕捉),能夠滿足常規的電廠,是最容易理解的技術。

  氧化燃料(讓燃料在純氧中燃燒),理論上很有希望但現實應用較少。如果試點成功,氧化燃料可能與燃燒後處理競爭市場。

  燃燒前處理(在燃燒前捕捉),很有可能提供混合的電力、氫氣和低碳燃料/原料。

  運輸

  將CO2從排放源壓縮後運輸到存儲地點,最可行的方式是管道,但是對於更長距離來説,需要用船運。

  存儲和檢測

  儲存不僅包括將CO2保存在深層地下,還要對洩露進行監測。油氣田已經過深入廣泛的地質分析,目前最適合儲存CO2的地點是枯竭的油氣田。

  用於增加石油采收率

  CCS産業鏈的最後一環,可選並有潛在收益。具體過程是,注入CO2,將那些開採難度大的石油或天然氣“推向”生産井。有關商業運作證明這種方法可以將枯竭油氣田壽命預期延長20年。當然,這一環節還需進一步檢驗證明CO2在地下保持不擴散。

[責任編輯: 林天泉]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