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通訊  > 正文

虛擬運營商試點兩年盈利尚遠 垃圾短信影響發展

2015-10-26 09:55 來源:京華時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虛擬運營商試點兩年盈利尚遠 垃圾短信影響發展

  到今年年底,為期兩年的虛擬運營商業務試點即將到期,正式的虛擬運營商牌照或將於明年下發。兩年試點期間,42家虛擬運營商中,絕大部分已經推出或即將推出業務,不過它們當中的大多數,這次年終大考的成績並不理想。無論是實際中的困難還是政策上的不足,對於虛擬運營商們而言,如果正式發牌時現實情況不能得到改善,今後的日子也不會太好過。

  現狀

  用戶發展未達預期

  2013年12月26日,工信部向首批11家民營企業頒發了行動通訊轉售業務運營試點資格,也就是通常説的虛擬運營商試點牌照。此後,陸續共有42家企業拿到了這一牌照。經過初期的系統建設和網路對接等準備工作,真正的虛擬運營商業務放號已經是2014年下半年的事情了。從這一年半的情況來看,虛擬運營商的發展速度還是明顯要落後於預期的。

  在試點牌照發放之初,曾經有業內人士樂觀估計,到今年年底試點結束,各家虛擬運營商用戶總數應該能達到5000萬左右的規模,但實際情況是,截至2015年8月底,虛擬運營商移動轉售業務用戶總數達到1123萬,平均月凈增200萬戶左右,佔全國行動電話用戶數的0.9%,佔全國凈增用戶數的48%。

  現實與理想的巨大落差,一方面是業務初期發展速度偏慢造成的,另外,虛擬運營商業務試點中遇到的困難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發展。中國虛擬運營商産業聯盟秘書長鄒學勇認為,因為拿到的是試點牌照而非正式牌照,一些企業在開展業務時也心存顧慮,在投入上有所保留。他介紹,42家試點企業中,海信、平安等個別企業至今全無動靜,其他虛擬運營商或者已經批量放號,或者已經啟動內測。在已經行動的企業中,業務發展情況也很不均衡,只有七八家用戶規模在百萬以上,其他則尚不具規模。

  根據工信部此前發佈的試點方案,虛擬運營商業務試點運營的截止時間為2015年12月31日,到期後將根據試點開展情況適時調整相關政策,研究虛擬運營商業務的正式商用事宜。鄒學勇介紹,工信部已經完成了對虛擬運營商用戶的調研回訪工作,各家虛擬運營商的自評報告也已經遞交工信部,下一步工信部將對之前的試點情況進行調研,再確定何時和如何下發虛擬運營商的正式牌照。“現有的試點企業應該不會都能拿到正式牌照,工信部肯定要考量試點階段的業務情況再決定哪些企業可以得到正式牌照。”迪信通集團負責虛擬運營商業務的高級副總裁黃建輝告訴記者。

  虛擬業務盈利尚遠

  擺在虛擬運營商們面前的,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如何實現盈利。據了解,如今所有已經推出了業務的虛擬運營商中,不管用戶數量多少,還沒有哪家實現了盈利,“賺錢”對於所有虛擬運營商來説,都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對於虛擬運營商來説,現在還處在投入期,沒有實現盈利也是正常的。”鄒學勇表示,做電信業務,需要在前期進行很大的投入,市場推廣、品牌宣傳、系統平臺的搭建,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據他估算,一家虛擬運營商想要具備放號能力,前期的投入起碼要2000萬元以上。據記者了解,有些虛擬運營商的投資已經過億。如此巨大的投資額,在利潤率比較低的虛擬運營商業務中,想要實現盈利,確實需要較長的時間。

  鄒學勇還表示,即便拋開分攤的前期投入不計,虛擬運營商業務要做到通訊業務的收支平衡,前提條件也必須要有一定的用戶規模和收入水準。“我們做過估算,虛擬運營商要達到營收的平衡點,應該有100萬以上的用戶規模,其ARPU值(用戶平均每月消費)要到35元左右,而現在國內虛擬運營商業務的平均ARPU值只有15元左右,距離營收平衡點還有不小的差距。”

  對於一些虛擬運營商來説,特別是網際網路背景的企業,盈利似乎並不是很著急的事情,它們更加看重虛擬運營商業務對於其主業的帶動。不過,多數虛擬運營商的業務目標肯定是要盈利,只是不能急於一時。“我們內部認為,實現盈利差不多要經過三年的時間。”黃建輝説道。事實上,迪信通已經是一家用戶數150萬、用戶ARPU值在19元左右的虛擬運營商,在所有虛擬運營商中處於前列,對於大多數虛擬運營商來説,想要真正做到盈利,恐怕還需要付出更多的時間。

[責任編輯: 李振]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