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通訊  > 正文

手機圈有這麼好混嗎?跨界做手機該退退燒了

2015-04-17 10:48 來源:北京晨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手機圈有這麼好混嗎?

   跨界做手機的

   六大門派

   網際網路派360和樂視等

   360注資酷派成立合資公司後,掌門人周鴻祎最近更是頻頻拋頭露面,為尚在襁褓中的手機造勢——搭建手機社區,廣發英雄帖,邀請“程式猿、攻城獅、産品狗、設計貓”打造一款專屬手機。據説360將首先推出自己的手機作業系統。而樂視的“超級手機”也夾槍帶炮地上路了,還從聯想、魅族等挖來了管理團隊。另外據説PPTV也要賣手機了。

   家電派格力

   “董小姐”放出豪言要做三年不用換的手機,引無數同行競折腰。

   設備派大唐電信

   它算是二進宮了,功能機時代曾做過手機終端,但是沒折騰出什麼名堂。最近其子公司葫蘆科技準備推出葫蘆手機。

   電腦派藍魔

   藍魔是英特爾平板電腦的鐵杆兒支援者,據説該公司也將進軍手機,預計將在今年年中上市。

   渠道派豪訊

   4月8日,這家在手機渠道領域默默耕耘十多年的團隊二次創業,發佈代號“顏值”的智慧機。

   名人派李陽、羅永浩

   上述各派畢竟跟手機沾親帶故,而名人做手機則讓人大跌眼鏡。最近比較吸引眼球的是李陽的瘋狂手機。在他之前,羅永浩的錘子手機在短短兩年已歷經波折。相聲演員王自健聲稱要做的手機到現在還沒影兒呢。

   新的派系隨時準備誕生

   4月1日愚人節時,韓都衣舍CEO趙迎光説發佈HPhone。但在很多行業人看來,這有可能不是玩笑。“如果韓都衣舍做手機,我一點也不奇怪。”一位業內人士對北京晨報記者説。

   一邊是口味越來越刁鑽、眼光越來越苛刻的消費者,一邊是越來越薄的利潤率、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環境,還有中國手機市場增速放緩的“天花板”,中國智慧手機的“紅海”,2015年迎來殺氣騰騰的各路人馬。

   過去幾個月裏,看似與手機沒有多少瓜葛的大咖們,前仆後繼地跳入智慧手機的“紅海”。360、樂視、格力、美圖、大唐、豪訊、藍魔、PPTV,還有步羅永浩後塵的李陽,以及很多名人明星都想插一腳。手機圈有這麼好混嗎?反正,在商業氣味瀰漫的穹頂之下,手機行業正站在風口上。

   卡位戰巨頭們都不敢放棄

   誰先跨,誰就佔據領先位置

   手機行業從來不缺“入侵者”,它一直是資本追逐的寵兒。中國手機市場新品牌涌現的速度往往讓人應接不暇,市場格局也在新勢力的突擊中不斷改變。

   以1998年第一台國産手機誕生為起點,在國産手機17年的沉浮中,第一波跨界潮發生在2002年至2004年。當時家電巨頭康佳、海爾、TCL等紛紛進軍手機製造,2004年達到高潮,創維、金立等“新生代”品牌都來了。那是功能機的時代,也是國産手機高歌猛進的一段好時光,但2004年之後國産手機陷入寒冬。

   第二波跨界潮發生在2009年前後,一批PC商和電信設備商殺進來。前者陣營包括戴爾、華碩、聯想、七喜等,後者則是以華為、中興為首。那時候蘋果還被視作另類。

   而這一波的跨界潮以五年前小米公司的成立為起點,以網際網路業者們為主力軍,伴隨著智慧機的普及來勢洶洶。小米倚靠網際網路思維的巨大成功成了教育模板。大可樂、小辣椒、IUNI、青橙、100+、卓普小黑、一加、美圖……近幾年涌現的手機品牌太多了,很多名字可能你都沒聽説過。

   在手機中國聯盟秘書長王艷輝看來,跟前兩波不同,這股跨界風明顯在追逐“網際網路+”,搶佔網際網路尤其是移動網際網路的入口。“以前家電、電腦、設備商等企業做手機,目的是多元化,擴充盈利産品線,而且他們大多也賺到了錢。”王艷輝指出,現在殺入手機業是因為對未來的不確定感。做不一定能做好,但是不做肯定會喪失一個機會。“智慧機是移動互聯的中心,巨頭們都不敢放棄。”IDC資深分析師閆佔孟分析説。

   “所有行業都在數字化、網際網路化,所以跨界變得容易了。誰先跨,誰就佔據領先位置。”資深通信業人士曾韜説。

   進入門檻低,生存門檻高

   利潤低得不像是高科技産業

   淘金者蜂擁而至,帶來的問號是,做手機的門檻究竟有多低?

   “現在手機技術成熟,門檻低,進來容易。”曾韜甚至對北京晨報記者説,“你也可以做手機,找廠商定制幾百部。”其實這是那些來打醬油的跨界者通常採用的做法。據説韓庚的庚phone,就是用這種方法賺了一筆快錢。

   另外一位電信行業專家余曉暉告訴北京晨報記者,以前制約智慧機發展的主要有兩大因素:作業系統和晶片。但自從開源、免費的安卓推出後,解決了前者;而隨著聯發科、展訊等公司推出一體化的方案,後者也迎刃而解。“只要你有資金,有人才,幾十個人甚至幾個人就能做手機了。”余曉暉認為,雖然手機業的進入門檻降低了,但生存門檻卻高了。手機製造必須要做到規模化,否則很難掙錢。目前手機企業的利潤有多低呢?有業內人士説,不像是一個高科技産業。

   努比亞CEO倪飛卻笑言,原來還擔心手機是個落寞的行業,但現在這麼多大佬加入,信心指數驟然提升。

   小廠商生存空間變小

   2015年或將經歷新一輪倒閉潮

   王艷輝表示,中國內地市場的手機大格局已定,如果單做硬體,新進品牌難有機會晉陞一線陣營。

   在他看來,2014年,華為、小米、VIVO、OPPO四家公司的純利潤都已經超過30億元,商業模式已經成型,後進者除非擁有鮮明的差異化或創新的商業模式,否則很難在競爭對手強大的攻勢下分一杯羹。

   其實,近幾年不只有進入者,還有黯然離場者。比如阿裏曾想做手機,但最後不了了之。盛大在2012年發了一款手機之後也沉默了。洗牌大戲一直在上演。據稱,2013年上半年國內小規模手機廠商數量達到歷史最高峰,大約有六七百家;到了2014年,超過150家企業消失。市場研究機構DIGITIMES Research認為,2015年2月底開始,行業或將經歷新一輪小手機廠商的倒閉潮。(記者 焦立坤)

[責任編輯: 王君飛]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