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臺灣商情  > 正文

臺“經濟部長”變“內閣”頭號走馬燈

2014-08-11 11:31 來源:東南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張家祝堅拒慰留,10日請辭獲准,臺當局“經濟部長”由杜紫軍接任。而這一次人事更替後,“經濟部”也創下一個新紀錄——自2000年至今共産生了10任“經濟部長”,成為“內閣”團隊中更換最頻繁的位置。“財經內閣”實質掌舵者脆弱如斯,臺灣還能靠什麼去“拼經濟”?

  “經濟部長”變“內閣”頭號走馬燈

  “教育部長”蔣偉寧、“勞動部長”潘世偉、“經濟部長”張家祝……在不到1個月的時間裏,江宜樺“內閣”中的三位“部長”,前仆後繼地請辭下臺。執政團隊危若累卵的現狀,震撼島內社會。

  臺灣自民主化以來,“內閣”團隊就淪為玻璃體質,其中“經濟部長”又是典型的火山口位置,在位者難逃動輒得咎、朝不保夕的命運。從陳水扁2000年上臺算起,張家祝是臺當局的第9任“經濟部長”,和這個位置同樣輪換頻繁的,還有“財政部長”和“國防部長”。但張家祝的正式去職,也意味著“經濟部長”迎來第10任,成為扁馬執政時期“內閣”12大“部會”中的頭號走馬燈。

  陳水扁執政8年期間,從林信義到陳瑞隆,一口氣更換了6任“經濟部長”,最長命的林義夫也不過791天,最短命的宗才怡僅僅在任47天!陳水扁過家家一般隨意更換“經濟舵手”,臺灣很快嘗到了惡果。從2000年開始,一片繁榮的臺灣經濟連續衰退八年,至今積重難返。馬英九上臺後積極“拼經濟”,“內閣”團隊雖然依然不穩,但刻意保證“經濟部長”的穩定性,在張家祝之前僅換過一次“經濟部長”,其前任施顏祥更是創紀錄在任1257天。馬時代“經濟部長”平均在任868天,遠超扁時代平均任期487天的表現。但張家祝如今上任535天就黯然下臺,不僅讓“經濟部長”成為“內閣”團隊中的頭號易耗品,也讓馬英九、江宜樺苦心營造的“財經內閣”再度半路折戟。

  “經濟舵手”備受羞辱一事難成

  “今天頭七公祭,‘經濟部長’還有心坐在這,你是人嗎?”“‘冷血部長’還在這裡,穩如泰山、談笑自若”……高雄氣爆發生後,民進黨“立委”類似這樣的輪番羞辱,直接迫使張家祝一力請辭,再不肯回頭。

  但這樣的言語羞辱,只能算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在此之前推動政務遭遇的重重阻力,才導致了他在長期壓抑後的最終爆發。作為“財經內閣”的實質掌舵者,張家祝上任伊始也曾意氣風發,試圖憑藉自己的專才助力萬眾矚目的“拼經濟”大業。但他就任“經濟部長”已500多天,積極推動的核四安檢、電價合理化、兩岸服貿協議、兩岸貨貿談判及自由經濟示範區審定等重大政策,全部癱瘓于在野黨杯葛和民粹攻擊之下,也就是他在請辭公開信中所説的——“在惡劣之政治環境下,本部重大政策均無法推動”。

  朝野政黨完全缺乏互信、社會對執政團隊缺少起碼的信任與信心,這才是1個月耗掉3個“部長”的深層原因。張家祝幹不下去了,可以換杜紫軍試試。但惡質政治環境不變,新“經濟部長”除了淪為又一個炮灰,又能如何真正去“拼經濟”?

  相關新聞

  張家祝請辭“經濟部長”獲准 “政務次長”杜紫軍扶正

  導報綜合臺灣媒體8月10日報道 臺“行政院”10日宣佈,“經濟部長”張家祝請辭獲准,由現任“經濟部政務次長”杜紫軍接任“經濟部長”。杜紫軍相當熟悉當前經濟政策,相信必能為臺灣未來經濟發展做出重要貢獻。

  臺灣“經濟部長”張家祝辭意甚堅,“行政院長”江宜樺昨天也説,張家祝前晚主動來電,表示個人對政治生態很失望,經半個小時交談,無法説服其打消辭意。“經濟部政務次長”杜紫軍確定出任“經濟部長”,他10日強調,業務不能停頓,儘管這是個嚴峻的挑戰,但只要擔任“部長”一天,就會儘量去做。

  至於是否會擔心朝野對立政務難推,杜紫軍表示,希望未來朝野能有機會多合作,對臺灣而言才是最大利益的做法,以共同面對國際競爭,提升臺灣競爭力。

  談及接任“部長”的心情,杜紫軍強調,“這個絕對是非常嚴峻的挑戰”,他並引述“行政院長”江宜樺曾説過的一席話強調,不要問任期有多久,多久不重要,只要他在“經濟部長”位置上一天,就會儘量去做,從來不會考慮到底能做多久。

  人物

  杜紫軍是臺灣大學森林學系工業組學士、碩士、博士,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環境資源工程研究所博士後研究。曾任“經建會主任秘書”、“經濟部常務次長”等職,現任“經濟部政務次長”;專長為産業政策規劃、産業科技研發與管理、兩岸及國際經貿合作等。

[責任編輯: 林天泉]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