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今日推薦  > 正文

建設金融強國,時機已經成熟

2015-11-03 15:59 來源:新華財經 字號:       轉發 列印

  金融與經濟是共存共生的關係。作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過去四年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1/4,經濟總量約佔全世界的13.4%。與此同時,中國也在“十二五”期間坐穩金融大國的位置,金融業在規模、效率及國際化等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十三五”建設金融強國正當其時。

  在內部管理提檔升級的過程中,中國金融業分享了治國理政方面積極有益的成果,特別是在依法治國、踐行“三嚴三實”等方面,不斷接受洗禮並得到昇華。值得一提的是,中國政府採取一系列措施,遏制股市恐慌情緒,避免系統性金融危機的爆發。通過防範可能發生的系統性金融風險,中國金融業也在鍛鍊了隊伍、純潔了組織、積累了經驗的同時,為國際同行展示了負責任大國的形象。

  中國黨和政府、金融監管當局以及金融機構在“十二五”期間展示出的實力與水準、責任與擔當、專業性與前瞻性,為“十三五”期間的金融發展奠定了基礎。中國金融業已經在更加注重經濟增長的品質效率以及可持續性方面取得共識,並且正在圍繞這一共識調整發展戰略,也在根據發展戰略不斷聚集人才。

  儘管中國金融業在人才上已經充分做好迎接挑戰的準備,但通過國際比較不難發現,轉軌經濟體的金融體系改革都必然面臨數個難關。如果沒有強有力的舉措,不下壯士斷腕的決心,不解決財務不健康等問題,金融體系將很難存續。

  幸運的是,新常態下,新的經濟增長點正在孕育並如雨後春筍般不斷破繭而出,為中國金融業的發展注入動力。“三大産業”“三駕馬車”的比重變化,“保持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準”的明確目標,使得經濟運作態勢總體向好。亞投行的金融新範式詮釋了世界新金融的發展趨勢,“一帶一路”用合作共贏模式譜寫了國際經濟的鴻篇巨制。

  “十三五”期間,中國金融業對內即將承擔的重要任務包括為經濟增長、結構調整、産業升級、市場化以及解決環境問題等提供強大的資金支援。“十三五”規劃的重點是促進新型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為此,金融業應該提前介入,早做準備。

  中國金融業的對外戰略包括:人民幣國際化、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推進、人民幣離岸市場建設以及金融支援企業“走出去”等。具體舉措有當前正在運作的絲路基金和已經籌備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也有人民幣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特別提款權(SDR)、人民幣升級為國際主要儲備貨幣等等。中國金融業必須順應中國經濟深度融入世界經濟的趨勢,其中最為重要的是:提高中國在全球金融治理中的制度性話語權,構建最廣泛的利益共同體。

  未來五年,中國將建設一個高效、穩健、開放的金融體系,實現由金融大國向金融強國的轉變。這個目標不但必要而且可行,一定能夠達到。(作者王衍行: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中國銀行業協會原副秘書長、博導)

[責任編輯: 李振]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