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全國各省份GDP出爐 18省份GDP增速超全國水準
31省份GDP之和再次與全國數據打架
國家統計局昨日公佈了全國31個省(區、市)2015年一季度GDP數據,18省份一季度GDP增速超過全國水準。數據顯示,全國2015年一季度GDP為140667億元;而31個省份一季度GDP總和為143072.91億元,超過全國總量2405.91億元。這意味著各省份GDP數據之和與全國總量再次出現“打架”的情況。北京大學經濟學院經濟學系副主任蘇劍認為,各地重復統計以及統計“水分”是導致數據不一的主要原因。
從GDP增速來看,重慶以10.7%的增速位居全國第一位;第二位是貴州,增速為10.4%;第三位為西藏,增速達10%。
與全國一季度7%的增速相比,包括甘肅、青海在內的一共18個省份的增速均超過全國水準;增速與全國持平的有3個地區;包括北京、上海在內的10個省份GDP增速沒有達到7%。而遼寧一季度增速最低,僅為1.9%;山西一季度增速排名倒數第二,僅為2.5%。“山西增速排名倒數是跟煤炭有關,煤炭價格下降,産量下降,因此影響了山西整體的經濟。”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經濟學系副主任蘇劍稱。
數據顯示,25個省GDP增速同比下降;1個省增速持平;河北、浙江、寧夏、西藏、江西5省逆勢上行,增速同比增長。
從GDP總量來看,廣東省一季度GDP總量為14948.57億元,為全國最高。江蘇和山東分列二、三名,GDP總量分別為14620.67億元和12931.54億元。
區域
東三省:經濟增速走低
此前備受關注的東三省黑龍江、吉林、遼寧GDP增速都遠低於全國,吉林一季度增速排名第27位,為5.8%,黑龍江和遼寧分別為4.8%和1.9%。
2014年第一季度各省市區GDP總量排行榜顯示,黑龍江、吉林、遼寧增速分別達2.9%、7%、7.4%。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所教授羅仲偉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遼寧GDP增速排名墊底緣于其主要是重化工産業,而國有企業在東三省中也是最多的。東三省“企業辦社會”根深蒂固,當地民營經濟不好影響了國有企業改革。
長江經濟帶:增速均超全國水準
長江經濟帶沿線11個地區依然保持較高經濟增速。重慶和貴州排名第一、第二,而江蘇、浙江、江西、安徽、湖北、湖南的增速也超過了8%,相對增速較小的四川和雲南增速分別達到了7.4%和7.2%,超過了全國水準。
羅仲偉分析稱,拿重慶來説,從産業來看,重慶的軍工、化工、儀錶、裝備製造、制藥,工業基礎還是不錯的。前幾年受打黑影響形成投資洼地,大家不敢投資重慶,現在有所緩和,經濟週期效應就顯現出來。“江蘇增速下降和光伏産業有關,但江蘇模式中最大的特點是跨國公司、合資企業的引進,鍛鍊了我們的人才,産生了技術、管理的外溢效應,因此還是有基礎的。”
京津冀:天津增速區域領先
在京津冀一體化戰略帶動下,天津一季度經濟增幅達到9.3%,雖同比下跌1.3個百分點,卻高於其年度增長目標,在全國排在第四位。
去年一季度,河北在31個省份的經濟增速排名中還是倒數第二。今年一季度,河北增速同比增長,達6.2%,同比提高2個百分點。
北京今年一季度GDP總量為4773.50億元,增速達6.8%,連續兩年未跑贏第一季度全國增速。
本組文/本報見習記者 趙萌 供圖/CFP
解讀
如何看大部分省區GDP增幅降速?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經濟學系副主任蘇劍表示,這份數據體現了目前中國經濟的總體特徵——經濟結構在轉型,資源大省遇到了大麻煩。中國社會科學院教授羅仲偉認為:今年是非常困難的,但部分省份可以利用機會進行經濟結構調整。難看的數據也有積極的一面,政府改革和反腐的決心都將為經濟保駕護航、提振士氣。
“一帶一路”是否能提振經濟?
蘇劍認為,“一帶一路”年內還無法産生實質性效果,對經濟提振作用可能體現在未來兩三年的時間裏。二、三、四季度經濟後續的增長動力還是主要依靠政府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推動。
[責任編輯: 趙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