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布魯塞爾會見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左)、歐洲理事會主席范龍佩。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今天將在比利時歐洲學院發表演講,為歐洲之行畫上句號。
11天近90場活動,世界力圖從中國如此密集的“魅力攻勢”中解讀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和世界最大經濟組織碰出怎樣的火花。外界的突出感受是中歐關係熱絡:受訪國政府“傾其所有”,呼應習近平帶來多個“第一次”:擔任國家主席以來首次訪問歐盟國家、中荷建交後中國國家主席首次訪問荷蘭、中國國家主席首次訪問歐盟總部。
普通歐洲人則從不久前剛租給布魯塞爾的一對大熊貓,找到“歐中合作令人信服的證據”。不過,歐洲政客自然不會放過“給中國上課”的機會:人權、貿易保護等敏感問題這幾天一個個被端上會議桌,儘管他們深知自己“大病初愈”仍迫切需要中國拉一把。
中國的誠意能否打動歐洲?中國學者馮仲平表示,看重經貿關係的歐洲如今不再俯視中國,開始承認中國的成功,但還沒接受中國。在中國國際關係問題專家金燦榮看來,既有利益共同點,又有很多矛盾,這是以後中國所面臨的大國關係常態。
【環球時報駐比、西、德、韓、日特派特約記者 劉歌 丁大偉 青木 王剛 李珍 環球時報記者 張倍鑫 陳一 玉鵬】
[責任編輯: 林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