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今日推薦  > 正文

三位美國經濟學家獲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2013-10-15 09:18 來源:中國青年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10月14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瑞典皇家科學院宣佈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為(左起)歐仁·法馬、拉爾斯·彼得·漢森和羅伯特·席勒。石天晟攝(新華社發)

  新華社斯德哥爾摩10月14日電(記者付一鳴 和苗)瑞典皇家科學院14日宣佈,將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美國經濟學家尤金·法馬、拉爾斯·彼得·漢森和羅伯特·席勒,以表彰他們對資産價格所做的實證分析。

  諾貝爾經濟學獎評選委員會的評委們表示,“可預期性”是今年獲獎成就的核心。人們無法預測股票和債券在三五天內的價格,卻可以預測更長期例如在未來三年至五年內的走勢,這些看似矛盾卻又令人驚訝的發現,正是基於三位教授的研究貢獻。

  評選委員會在當天發表的聲明中説,20世紀60年代起,法馬與幾位合作者證明了股票價格在短期內極難預測,新的資訊總是快速影響股價。這一發現不僅對以後的研究産生重要影響,也改變了市場慣例,世界各地涌現出的指數基金便是一個突出的例子。席勒隨後發現,股價短期內雖然很難預測,長期走勢卻可以預測。而漢森則研究出一種統計方法,能夠適用於檢測資産定價的合理性。聲明説,獲獎者的研究成果奠定了人們目前對資産價格認知的基礎。

  在諾貝爾經濟學獎評選委員會現場解讀獲獎者研究成果後,席勒通過現場電話連線接受了媒體採訪。他説:“我從沒想到過會獲獎!因為有太多人值得獎勵。”

  席勒説,自己之所以對金融著迷,是“因為它可改變人類的活動”。他表示很高興看到金融提升人類社會的福祉,同時自己和同事們的工作也得到了認可。“人類社會中一些最重要的活動都需要金融的支援,儘管其體系尚未完善,但我們正在修繕它,當然,這需要一個長期過程。”

  諾貝爾經濟學獎評選委員會秘書彼得·恩隆德對新華社記者説,獲獎者的研究理論能夠幫助投資者更好地了解市場資産價格的波動。

  法馬1939年生於波士頓,現任美國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教授。因提出“有效市場假説”而聞名。漢森1952年出生,現任教芝加哥大學,他最主要的貢獻在於發現了經濟和金融研究中極為重要的廣義矩方法。席勒1946年出生於底特律,現為耶魯大學教授,他被視為新興凱恩斯學派成員之一。

  今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獎金共計800萬瑞典克朗(約120萬美元),將由三名獲獎者平分。諾貝爾經濟學獎是今年揭曉的最後一個諾貝爾獎項。

[責任編輯: 雍紫薇]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