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今日推薦  > 正文

中儲糧給農民“打白條” 收購亂象引人遐想

2013-07-17 09:15 來源:廣州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據國家糧食局網站消息,日前媒體報道“中儲糧鄉鎮托市收購存亂象調查”,反映江蘇鹽城部分小麥最低收購價委託收儲庫點不及時支付售糧款,給農民打“白條”等問題。國家糧食局日前表示,經查打“白條”問題屬實。目前,所欠售糧款已全部結清,中儲糧江蘇分公司及當地糧食部門已對相關企業的責任人作出嚴肅處理。(7月16日中新網)

  國家糧食局著重解釋了“打白條”的原因:一是資金到位不及時,二是後續收購資金到位緩慢,三是違規增加收購資金撥付環節。猛一看,“打白條”的因果關係確實能通過“資金不到位”來建立起來,但事實上,問題真的這麼簡單嗎?

  首先要厘清幾個問題:第一,為何資金不到位?國家為了保障農民的種糧利益,向來不吝于資金投入,資金早已撥付給直屬庫和分庫了,這些直屬庫和分庫為何遲遲不予撥付或者故意延遲撥付?

  第二,“打白條”現象是直屬庫和分庫直接促成的嗎?央視報道表明,向農民“打白條”的是糧販子,而非委託收儲庫點。而這也是國家糧食局所指出的“違規增加收購資金撥付環節”。那麼,這些收儲庫點為什麼要“違規增加收購資金撥付環節”?這其中有著怎樣的利益關係?

  第三,收儲庫點和糧販子都沒有按照國家規定的最低收購價收購農民糧食,而是拼命壓低農民糧價。這不僅會使農民的利益受損,也讓國家的惠民政策無惠可言。那麼,收儲庫點 “省”下的這筆錢哪去了?國家政策沒有惠民,究竟“惠”到誰的頭上去了?

  此外,收儲庫點還通過使用地中衡等大噸位衡器稱量農民交售的小批量糧食、壓低等次價位等辦法剋扣農民。這其中也不可避免地産生出差價利益。那麼,這些好處又進了誰的腰包?

  種種跡象表明,中儲糧鹽城鄉鎮托市收購亂象的産生,絕不是僅僅一個“打白條”所能代表的,更不是一個簡單的“資金不到位”所造成的。更主要的是,該種亂象在當地由來已久,收儲庫點向農民“打白條”早已成了一種傳統。因此,國家糧食局絕不能滿足於農民的“白條”已經兌現,而應該徹查“打白條”背後盤根錯節的利益聯繫,嚴厲查處其中可能存在的違法犯罪行為,給農民的利益損失一個公正的交代,也給國家政策的損害一個交代。

  (李先梓)

[責任編輯: 王君飛]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