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今日推薦  > 正文

美貨幣政策損人不利己 國際大鱷借題發揮引強震

2013-06-26 09:01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轉發 列印

  美貨幣政策轉向該如何應對(市場觀察)

  國際“大鱷”借題發揮引“強震” 中國加強引導資金轉投實體

  近日,美聯儲主席伯南克明確表示,美國或將退出持續數年之久的量化寬鬆政策。這一表態迅速引發了全球金融市場的“地震”,全球各主要經濟體股市大幅下挫,國際大宗商品以及黃金價格均出現暴跌。專家認為,一旦美國退出QE(量化寬鬆),勢必給全球經濟金融運作、匯率市場穩定以及資産價格帶來新一輪衝擊,將進一步加劇中國跨境資本的雙向波動,引發階段性資本集中流出,促發中國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可能性。中國必須提前準備,對外要嚴把資本賬戶這道關,對內要改革金融體系,把資金引向實體經濟的發展上。

  QE退出引發全球“地震”

  儘管距離美國宣佈或將退出QE已近一週的時間,但是這一表態所引發的全球資本市場的強震還在繼續發酵。繼上週全球股市聞訊暴跌之後,本週一全球股市再遭重創,日本東京股市日經指數收盤下跌1.26%,香港恒指收盤重挫2.22%,歐洲股市三大股指也集體下挫。而A股市場下跌更為慘烈,滬指暴跌5.3%重回“1”時代。

  在復旦大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經濟學院副院長孫立堅看來,全球市場對美國退出QE的反應有些過度了。他對本報記者表示,此次全球股市暴跌,是國際金融機構借助美聯儲退出QE的這個題材對股市及金融市場進行的砸盤,造成了普通投資者的過度反應。這些國際金融大鱷為了把已經處在市場高位的股票變為自己的財富,就借這個機會大量拋售引起股市的下跌,使投資者産生羊群效應,反恐慌性離場拋售。但是不久之後,大量的金融資本還會以非常低的價格重新撿起這些籌碼再次進場。

  “美國目前只是口頭説要退出,實際上還是照樣保持極低的利率和寬鬆的貨幣政策,根本沒有採取任何行動。”孫立堅表示,這就造成了全球資金在金融市場的大進大出,進是因為貨幣政策沒有退出,出是因為伯南克這種讓市場揣測的講話和金融資本的這種小題大作的投資策略,給新興市場造成巨大振蕩。

  美國貨幣政策損人不利己

  從2008年金融危機美國推出QE1,一直到去年12月推出QE4,美國量化寬鬆政策不斷擴大升級,不僅將通脹惡意輸出到全世界,更引發了全球各大經濟體爭相效倣,貨幣大戰一觸即發。然而,QE4推出僅半年時間,美國卻宣佈將要退出QE,其貨幣政策的大放大收,已使全球經濟深受其害。

  “一旦美國開始實施退出戰略,勢必推動美元中長期走強,對全球流動性、資本流向以及全球金融市場産生顯著而深遠的影響。” 國家資訊中心預測部世界經濟研究室副主任張茉楠認為,全球很可能因此而再現“剪羊毛”效應,這勢必給全球經濟金融運作、匯率市場穩定以及資産價格帶來新一輪衝擊。

  事實上,從美國推出QE伊始,就註定這是一劑損人也不利己的毒藥,日益龐大的債務規模已經讓美國難以承受。張茉楠認為,長期量化寬鬆政策加劇了美聯儲資産負債表的風險。金融危機以來,美聯儲資産負債表從危機之前的不到9000億美元飆升至目前的3.078萬億美元,增長了兩倍多,如果美聯儲在今年剩下的3個季度內繼續推行QE3,其規模可能會超過4萬億美元。

  要引導資金轉投實體經濟

  美國貨幣政策的轉向,對中國經濟不利影響已經開始顯現。美元兌其他非美貨幣近期全面走強,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也一改數日漲停的態勢連續兩日下跌。儘管QE不會馬上退出,但風險信號已經亮出,中國面臨的金融風險正不斷升高。

  “美聯儲真正退出QE的時候,中國關鍵是要把資本賬戶管好。”孫立堅認為,在把對外口子加強管制的同時,對內則要放鬆管制,發展民間金融的服務平臺,制定非常透明和清晰的監管規則。這樣就可以把現在很多集中在地産和貨幣市場的資金分散在各個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渠道,由過度資金集中所造成的泡沫和QE退出所造成離場資金迅速蒸發的衝擊,都可以大大減弱。

  孫立堅表示,中國不缺錢,但是錢是不是能夠用在實體經濟的發展上,對中國能不能預防突發性大量資金撤出的問題十分關鍵。如果能把資本疏導到長期的投資渠道上來,它的外出撤離就不那麼容易了,所以當前並不是簡單的運用貨幣政策就能應對國際資本的大進大出,更多的還是要發展金融體系,要想方設法把在金融體系中存在的大量資金,配置到提高中國國力所需要的各種“創新驅動轉型發展”的建設中來,從而讓海外遊資“無空可鑽”,甚至“入鄉隨俗,改邪歸正”。本報記者 周小苑

[責任編輯: 王君飛]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