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為了彌補了自己在物流上的短板,昨天中糧與物流巨頭華糧集團正式合併。至此,中糧集團朝著“國際大糧商”的全産業戰略,邁出重要一步。公司無間道關注:國際大糧商。
據經濟之聲《天下公司》報道,央企的並購重組一直都在轟轟烈烈的進行。昨天,中糧集團與華糧集團舉行了合併重組大會。華糧集團作為中糧集團的全資子公司,整體併入中糧集團。
中糧集團董事長寧高寧説,合併華糧集團是中糧打造國際大糧商的重要一步。華糧集團是國內最大的跨區域性糧食物流企業,合併華糧對於中糧來説,彌補了中糧集團在物流方面的短板。
寧高寧:如果中糧自己再去建一個物流的設施,成本非常高,時間非常長,而且基本上建不起來。鐵路、碼頭可現在根本就沒地方了。過去中糧和華糧有很多業務的合作,也用了很多華糧業務的設施。
華糧集團是為了解決“北糧南運”瓶頸問題,實現糧食“四散化”(散裝、散運、散儲、散卸)運輸的背景下成立的。發展至今,華糧集團在“北糧南運”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華糧集團也背上了沉重的債務,據傳高達100多億。那麼,中糧花大價錢合併了一個帶病的華糧集團,到底值不值呢?對於這個問題,寧高寧有自己的看法:
寧高寧:從資産負債來講,外界有人誤解華糧有170-180億的負債。其實,其中有150來億是糧食錢,是庫存的糧食在週轉東西,本身沒有更多的風險。華糧是非常有潛質的企業,它的資産不管是倉庫,還是碼頭,對中糧的業務都是極大的幫助。中糧能不能做得好,那要看中糧的本事。
寧高寧提醒大家,中糧集團合併華糧集團並不光是為了自己著想,説到底,對於廣大消費者都有意。因為流通順暢了,那麼運輸成本自然就會下降,最終落實到糧食價格。
寧高寧:糧油産品的成本低,不會有更多物流的中間費用,整體來會降低糧食價格,對降低通脹有好處。
中糧在近年來在行業內的收購不斷。6年前,中糧集團和中谷合併,這給中糧帶來了內貿業務,這次合併了華糧,更給中糧帶來了夢寐以求的大物流鏈,似乎合併重組給中糧帶來了不少的好處。但是,重組永遠不是一個數字遊戲,也並非紙上談兵,而是實打實的兩家企業的全面融合。
中糧集團董事長寧高寧也坦承,合併完華糧之後,只是成功了第一步。接下來,如何將兩家企業實現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更是一個大難題。
寧高寧:現在面對的挑戰有兩個:第一是團隊,兩個團隊經營的環境、方式和習慣不太一樣,希望兩個團隊能夠在新的商業模式和價值鏈的基礎上協同起來。第二個挑戰是商業模式,這麼多的設施、物流、貿易,是不是科學,是不是符合現代的糧食流量流向和邏輯關係,加工和貿易和物流怎麼連起來,這都是非常科學的問題,這需要相當強的工程師式技術力量。
當然,作為一家超大型央企,中糧這些年在行業內跑馬圈地,越做越大。自然也免不了被人詬病為“壟斷”。此次並購完華糧集團之後,更是加重了人們的質疑:以前“中儲糧、中糧、華糧”這三駕馬車並駕齊驅,如今只剩中儲糧了,那麼中糧“寡頭壟斷”的意味是不是越來越濃了呢?
寧高寧:這是一個誤解,中儲糧兩大功能:第一大功能是真正的糧食儲備,包括戰略性儲備,危機性儲備。第二是對糧食的收儲價格影響。中糧本身是完全市場化,現在外資也有,地方也有,還有很多的民營企業也有,壟斷完全不存在。
[責任編輯: 王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