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參考報》記者從國資委權威人士處獲悉,國資委正著手制定《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就下一步國企改革方向和路徑進行相關調研;如進展順利,改革方案有望在今年上半年出臺。
“在這樣一個關鍵時期籌備出臺這樣一個文件,釋放出一個積極信號,國企改革今年有望獲得大的進展。”接受記者採訪的專家表示。
方案
籌劃國企改革“路線圖”
上述國資委權威人士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由國資委牽頭,計劃出臺《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目前正在研究制定,並已向國務院彙報。對於這一方案的制定,國資委已成立工作組,由國資委主任王勇、副主任邵寧負責,內容將包括國有企業下一步改革的原則、方向、目標、任務、路線、時間等方面。
“總結30年國有企業發展的經驗,分析哪些方面存在問題,突破口在哪,什麼時間要幹什麼事情。”上述權威人士説,前一段時間開了一個座談會,在1月底給各個地方國資委下發了徵求意見表,要求對國有企業改革提出意見,包括國有企業哪需要改,改革的重點和突破口是什麼,國有企業目前存在哪些問題等。各地結合本地的改革探索經驗,給出相應的意見。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綱領性改革意見將明確國企改革的戰略方向,同時對國有企業進行分類,在戰略定位的基礎上形成新的國資監管體系“這次的改革方案,首先要按照國有企業發展的實際情況進行梳理,按照其功能和性質進行分類,再按照不同類別的國有企業制定不同的改革方向。”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説。
據權威人士透露,下一步國企改革的一個重要方向是對國企進行戰略性定位,一類是公益性國企,另一類是競爭性國企。
經營成本的剛性上升和激烈的市場競爭,形成了加速國有企業改革的“倒逼”機制。國資委主任王勇在全國資産監督管理工作會議上坦言,國有企業改革已經進入深水區,改革的內在動力不足,外部環境越來越複雜,難度也越來越大。從國有企業自身經營來看,也存在許多不可忽視的問題,部分地方國有企業經濟效益處於深度下滑狀態,虧損企業增多,債務規模過大,利息負擔加重,財務風險加大。數據顯示,去年前11個月全國國資委系統監管企業營業收入34 .2萬億元,同比增長10.3%;實現利潤1.7萬億元,同比下降6.9%。
王勇表示,今年國資委將研究制定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意見,在總結國有企業改革實踐的基礎上,提出下一步深化改革的總體方案、路線圖、時間表。
監管
形成分類監管體系
在對國企進行公益性和競爭性分類的基礎上,如何進行監管,形成更加完善的國企國資監管體系,成為兩會代表委員和專家學者關注的焦點。
全國人大代表、上海國際港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戌源表示,“由於兩類國企承擔的職責和發揮的功能不同,所以監管部門應以不同方式有針對性地進行管理。”
上海國有資本運營研究院的報告稱,國外公益性國企監管大致有兩種方式。一是國家出資(包括資本金和項目資金),政府經營,企業高管享受國家公務員待遇,其經營狀況納入財政預算;二是國家出資,項目由財政支付或補貼,企業市場化運作。報告認為,“中國大部分公益性國企與國外第二種公益性國企類似。政府管理部門對於這類公益性國企的監管,主要是監管財政資金安全、項目品質和營運效率。”
陳戌源表示,可以按照《公司法》,由監管部門推選代表人選進入公益性國企的董事會和監事會。出任的董事或監事,除了履行法定的決策和監督職責外,可以由章程規定專項檢查公共産品供應量、産品標準和服務品質、製造成本和價格等內容的特別職責。
一位民航界人大代表説,對於公益性國企的監管,可以在政府管理部門監管規範的條件下,引入特許經營、政府購買服務和BO T等以協議約束的監管機制,以吸引和鼓勵非公資本共同參與公開公平的競爭,促進國有企業通過和其他市場主體的同臺競技提高營運效率。
一位政協委員對記者表示“公益性國有企業的財務賬目應該向社會公開,促進企業經營效率和水準,充分發揮公益性國有企業為政府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和建設公共資源合理共用機制中的保障作用。”他説,政府管理部門採用政府審計、專項檢查、第三方獨立評價等社會和外部監管措施,對公益産品的成本實行認證制度,控製成本攤銷,合理核定費用。
接受採訪的代表委員表示,競爭性國企監管要遵循商業運作規則。
國務院研究中心企業所的專家表示,國資委對競爭性國企董事會的績效評價,要以資本權益的增值性和資本資産的流動性指標為重點,不宜直接採用經營性的績效指標。按照資本收益原則,由董事會實施資本價值最大化管理。
全國人大代表、上海富申評估諮詢集團董事長樊蕓表示,競爭性國企價值最大化的績效指標,以資本回報率、稅後凈利潤等盈利性指標為主。企業經營管理者應強化股東收益、投資回報和價值最大化的理念,並以此實行“優勝劣汰”機制,增加國企盈利能力,形成公平市場競爭。
取向
堅持市場化改革
“壟斷性企業佔國有企業只是很少一部分,更多的是競爭性領域的國企,這部分企業的改革對於構建國企競爭力、創造力和影響力非常關鍵。”全國人大代表、國資委副主任邵寧兩會期間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説。
“隨著改革的深入,所有制的概念將逐步淡化,企業就是企業,國有企業做不好,最後就是破産,沒人救你。”邵寧直言,平等競爭、優勝劣汰正是國資委對國企改革追求的格局。
“國企改革尚在進行過程中,與市場經濟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邵寧説,比如大型企業母公司的公司制股份制改革進展較慢,存續企業的消化還比較困難;董事會的運作機制還不完善,國資監管機構、董事會、經理層的關係需要進一步理順;經營管理制度還不能適應市場經濟要求,企業經營者的行政化管理色彩依然存在,尤其是缺乏市場化退出通道;一些企業內部市場化選人用人和激勵約束機制還沒有真正形成。
作為國企改革的“重頭戲”,競爭性領域的國企改革方向無疑是人們關注的焦點。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劉瑞認為,在完全競爭性領域,國有企業改革一定要逐步減少對企業投資的政府審批,進一步完善出資人對經營者的激勵、約束機制,改革幹部管理體制,建立有別於黨政幹部的企業領導人員選任機制。
“企業就是企業,這幾年國有企業一直在改革,‘國有’兩個字更多只是個概念,現在政府對國有企業任何的輸血渠道都不存在。”邵寧説。
劉瑞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説,在競爭性領域,下一步國企改革不是要“一家獨大”,而是要著力構建一個與民營企業共贏發展的機制,把競爭者變成合作者。一方面保證已經形成的公平競爭格局,另一方面要加大股權多元化力度,吸引更多的社會資金參與競爭性領域國企改革。
全國政協委員、國資委副主任黃淑和兩會期間表示,下一步國企改革,特別是要推進股權多樣化,包括推進國有企業整體上市的步伐。
對此,劉瑞認為,通過加快整體上市,不僅可以增加國有企業運營的透明度,也可以加快企業現代化管理機制的變革。但是,也要劃定一個“安全線”,對於一些特殊行業的國有公司,還要保證國有的相對控股權。記者 楊燁 方家喜
[責任編輯: 王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