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購上海鎮寧店即將關閉(資料圖)
據經濟之聲《天下公司》報道,淩亂的貨架,挑剩的商品,撤空的商場鋪面,樂購上海鎮寧店現在已經停止補貨,商場內頗為蕭條。這家經營10年的門店,因為租賃合同到期,業主想要改變運營模式和經營結構,因此這家門店將於本月31日正式關閉。
一位當地的老住戶告訴記者,其實平時這個店面的人還是很多的。
老住戶:它的消費者基本上都是住在周圍的居民,週末的人也很多。
對於即將關店的消息,鎮寧店一位工作人員也感到非常惋惜。他説,現在正在做一些善後的工作。
工作人員:月底就要關門,大部分商品已經賣完了,就剩一點點了。沒有辦法合同到期了,房東要漲租金,我們又不想加。
據報道,樂購10年前以每年52萬元的租金租下這家店面,並一次性付清了10年的租金,但現在年租金已漲到174萬元,漲幅超過兩倍。同時人工成本也節節攀升。因此,樂購選擇將上海鎮寧店關閉。
同時,樂購在中國的首家門店──上海長寧國際體操中心店,今年底租約也將到期。由於物業改建、租約到期、國際體操中心業態面臨調整等原因,門店是否續約目前存在疑問。不過樂購官方並沒有證實關閉長寧店的消息,只是表示雙方還在談判。
事實上,樂購在面對金融危機帶來的負面影響時所受到的壓力非比尋常。繼去年公司支出4000萬英鎊退出日本市場後,日前再次宣佈退出美國市場。同時,樂購發佈公告,截至2013年2月23日的這一財年營業利潤同比下滑13%,是近20年來首次報出年度利潤下滑。
早在2004年就進入中國市場的樂購,目前發展情況似乎不那麼盡如人意。業內分析,缺乏自有品牌、賣場定位過低、開辦費用高企、裁員後支出沒有受控制是目前樂購在華遭遇的四大瓶頸。去年樂購在華銷售額僅為132億元人民幣,這個數字顯然不能讓母公司滿意。
不過零售行業專家劉暉認為,樂購的舉動並不是退出中國市場的先兆。
劉暉:其實樂購開店數和關店數是差不多的,甚至今年要新開店的數量可能要比關店的數量還多,並不是對中國市場徹底喪失信心了,我們認為這是騰籠換鳥的過程。
樂購兩年多前曾制定了激進的在華發展方案,計劃投入數十億英鎊在中國內地及港澳地區開設大規模的購物中心及百貨超市,後來因為國際經濟環境變化等原因,此方案沒有實施。目前,樂購在中國市場的經營處於虧損狀態,在中國百貨市場中佔不足1%的份額。不過樂購4月份公佈年度業績報告時表示,中國市場仍具有“戰略重要性”。
其實不止樂購,從去年開始,大賣場在中國的處境就已經變得艱難。隨著政策優惠等優勢的喪失、本土化的失利以及永輝、物美等內資超市的崛起,包括沃爾瑪和樂購在內的外資零售企業都有點“水土不服”跡象。零售行業專家劉輝認為,大賣場模式或許已經“斷路”了,而樂購的關店再次證明了“大賣場模式”頂峰時代的終結。
劉暉:現在內資超市和外資超市的經營水準基本上差不多了,不像以前差異那麼大。在超市這個行當裏面,競爭非常強烈。沃爾瑪和物美之間沒有什麼大的競爭門檻,他們基本上是以最簡單的競爭模式——通過價格和商品的結構來進行競爭。這樣的競爭太殘酷了,有些經營不善的店只能關門。今年不少零售項目到期了,原來的房主把租金漲上去了,但大賣場的承受租金能力非常差,只要是一漲就虧錢了。這就是為什麼歐美的大賣場都開到郊區,因為歐美的大賣場也是逐漸往郊外退,中國將會有一輪大賣場向郊區轉移的一輪風潮。
樂購並不是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近年來,樂購也在不斷探索新業態以進行突圍。樂購天地和樂都匯就是結合綜合業態、招商和商業地産的産品。但是傳聞,樂購英國總部鋻於中國市場太過複雜而轉變了策略,暫緩了在華商業地産項目開發,這也引發了此前樂購中國區地産板塊與零售板塊合併甚至裁員的風波。
劉輝分析,樂購要做好中國市場,肯定要處理好本土化的問題,以及如何尋求本土化的經營人才和具備更強的資金支援。成立合資公司無疑是一個解決辦法。組建合資企業不僅有助於樂購“節源開流”,還將為其帶來額外的人脈以及更接地氣的專業經驗,並且幫助樂購分攤壓力。
標簽:中國上海賣場購劉暉
[責任編輯: 雍紫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