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點擊排名  > 正文

假雜誌發職稱論文騙倒884人 騙取200萬餘元

2015-02-11 11:08 來源:京華時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假雜誌發職稱論文騙倒884人 騙取200萬餘元

李朋陽在法庭上若有所思。京華時報記者蒲東峰攝

  醫生若想獲得職稱晉陞,需要在醫學雜誌上發表論文。北漂高中畢業生李朋陽看到了“商機”,他倣冒知名醫學雜誌製作假刊,3年間以幫發論文為名騙取全國884名醫生200萬餘元。昨天,李朋陽及其3名親屬因涉嫌詐騙罪在順義法院受審。多名醫生向記者表示,目前晉級職稱“唯論文”制度存在很多弊端,希望儘快推進職稱制度改革。

  京華時報記者裴曉蘭

  □案情

  從代寫論文到辦假雜誌

  昨天上午9時許,1985年出生的李朋陽被法警帶上法庭。他的親弟弟李鵬佳、妻妹高娟和妻弟高強與其同庭受審。

  檢方指控,李朋陽、高娟于2010年冒充《北京醫學》、《中國臨床醫生》、《中華全科醫師》、《中國醫藥》等雜誌社的工作人員,倣冒印刷上述雜誌,刊登論文,並向投稿人索要版面費騙取多人錢財。高強、李鵬佳于2012年5月加入實施詐騙。截至2013年11月,李朋陽等人的詐騙金額共計200萬餘元。

  李朋陽當庭認罪。據他供述,其出生於遼寧省農村,2006年來京打工。高中畢業的他在朝陽區一家酒店上班時接觸了一些住店的醫生。他從醫生那裏得知,大多數醫院的醫生為了獲得職稱晉陞,都有發表論文的需求,但是寫論文的壓力很大。李朋陽看到了“商機”,便在網上發帖稱自己能代寫醫學論文。李朋陽在網上搜索同類論文,摘抄拼湊,每篇收費300元左右。

  由於拼湊的文章有時不能在正規雜誌上發表,2010年,李朋陽開始倣冒印製雜誌。

  給全國醫院打電話行騙

  李朋陽上網了解製作雜誌的流程,租房子並買來電話、列印機、掃描器等設備。他還訂閱了《北京醫學》、《中國臨床醫生》、《中國醫藥》、《中華全科醫師》等多份知名醫學雜誌,模倣排版格式、封面圖案,製作了幾乎可以亂真的假雜誌。隨後,李朋陽在網上買來全國各大醫院科室的電話資訊,打電話聯繫業務。

  2012年中旬,李朋陽以雜誌社的名義向醫院徵稿,製作徵稿信函廣泛郵寄,寫上聯繫電話和郵箱,蓋上假章,“版面費”,從500元到1300元不等。客戶付款後,他將其論文發在自己製作的假雜誌上,並列印幾本郵寄給客戶。

  因有客戶投訴在網上找不到自己的論文,李朋陽找人製作了山寨版醫學雜誌網站,並建立數據庫,將論文都放進去供客戶查詢。李朋陽還找來妻妹高娟負責接打電話等工作。量大的時候,還要找印刷廠幫忙印刷。

  2012年,李朋陽的業務越做越大,他在朝陽區管莊附近租了三套房屋,並將親弟弟和妻弟叫來幫忙取錢和發信件等,每月各發2000元到5000元的工資。

  妻子銷毀證據錯扔鈔票

  因雜誌被查有假影響職稱評定,受騙的醫生向順義警方報案。

  2013年9月1日下午,警察敲開了李朋陽的房門。李朋陽一看警察,趕緊給妻子使眼色。李朋陽到案後供稱,他之前和妻子約定,如果有警察來找他,就把家裏製作假雜誌的材料都扔了。

  見丈夫向自己使眼色,李朋陽的妻子匆匆來到丈夫的房間,抓起一個黑色的塑膠袋就推開窗戶扔了出去。她剛一松手就傻眼了,黑色塑膠袋裏飄出來大把的百元大鈔,足有幾十萬元。她急了,趕緊衝出門去,警察隨即將李朋陽夫婦控制,製作假雜誌的證據被當場沒收。當晚,租住在該小區其他兩個房間的三名同夥也被抓獲。

  李朋陽説,涉案的錢款被他用於買了一輛賓士車,為妻子名下的房屋還過貸款,其餘均被他一個人揮霍。記者了解到,李朋陽的妻子未被認定參與犯罪。

  受害者近千人遍佈全國

  據檢察官介紹,順義警方通過偵查,發現高娟的電腦內記錄的被害人遍佈全國各地,人數非常多。因偵查有期限,北京警方報給公安部,公安部向全國各地公安機關發協查令,最終將材料匯總到北京順義警方。經過統計,檢方認定的被騙醫護人員共計884名。這些人全部有證言,提供了向李朋陽所控制賬戶進行匯款的憑證。

  據記者了解,根據高娟電腦裏的記錄,受騙醫生遠不止上述數字,但因為很多醫生在假雜誌上發表論文後成功評上了職稱,因此不願意承認自己是受害人。

  檢方認為,4名被告人犯罪數額特別巨大,法定刑為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無期徒刑,並處罰金。4被告人部分犯罪未遂,到案後能夠如實供述犯罪事實,依法可以從輕或減輕處罰。

  此案沒有當庭宣判。

  □延伸

  醫生晉陞須評定職稱

  北京某三甲醫院的主治醫師郝先生告訴記者,醫生的職稱分為四個級別:住院醫師、主治醫師、副主任醫師、主任醫師。醫生在取得醫師資格證後,通過考試、發表論文,申請住院醫師,然後逐級晉陞。從住院醫師到主治醫師,發表論文還相對容易,從主治醫師到副主任醫師、主任醫師晉陞就很難,對論文的品質和數量都有很高的要求。

  “發表論文是硬指標,所有醫生都要在發表論文之後才能評職稱。職稱成為評價醫生水準的唯一標準,也是醫生晉陞的唯一方式。職稱高低也和工資高低掛鉤,職稱每提高一級,工資加千元左右。”

  郝先生介紹,每一個級別的晉陞都有時間要求,比如本科生要在本崗位任職五年,而醫院每年晉陞的各個級別的醫生又都有名額限制,很多醫生為了儘快晉陞到主任醫師,都爭取多發表論文。

  發表論文形成利益鏈

  北京某知名醫院的副主任醫師馬先生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在發表論文指標的壓力下,論文抄襲等不良現象日趨嚴重,醫生職稱論文行業已形成一條利益鏈。有代寫論文的職業槍手、代發論文的仲介,還有一批醫學雜誌以此牟利。

  據馬先生了解,現在很多雜誌社發論文都需要作者交“版面費”,雜誌社的級別、版面不同,費用也相同。“每年到晉陞季節,我都會收到電話和郵件,發表一篇論文,費用從幾千到上萬元不等。”他説,很多醫生為此找便宜的雜誌社。本案被告人高娟説,她接電話時,有醫生察覺他們是假刊,但是為了發論文,依舊給他們匯款。

  馬先生説,高職稱不僅意味著高工資,還會帶來更高級別的用藥許可權。此外,高級職稱能出專家號,中級職稱能出普通號,初級職稱只能出門診。“如今醫院裏醫生職稱的晉陞,臨床水準並不是關鍵,關鍵是要看你有沒有課題,有沒有論文。就算你手術沒做過幾例,但是論文發表的夠多,就可能晉陞為專家行列。”馬先生説,也有一些潛心於臨床的醫生,不願意隨大流找人發論文,最終就是手上的活再漂亮,也只能看門診。

  職稱評定多有反對聲

  記者採訪時,多名醫生表示,他們並不是抵觸論文和科研,“行醫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研究的過程,臨床研究需要總結,以論文表述可以指導後人、創新實踐”。他們不滿的是將科研和論文當成是晉陞的前提,最終導致很多醫學雜誌上的論文對實際工作沒有指導價值,有職稱的醫生卻不稱職。

  廣東藥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的醫生周昭遠曾發微博表示,醫生根本就不需要評職稱,“對治病沒有任何幫助,甚至會誤導病人”。微博獲得大量轉載,除了醫生,還有律師、教師和工程師。大家普遍認為職稱與自己的專業水準無關。

  周昭遠稱,其實歐美和港臺都沒有副主任醫師和主任醫師的説法。他們只有全科醫生和專科醫生,優秀的專科醫生可聘為專業負責人,為醫院發展出謀劃策,當然他們也會根據醫院的需要進行相關研究,發表論文介紹研究成果,但這應該是水到渠成的事而不是刻意去做,更不是非做不可。

  周昭遠認為,對於醫生而言,能夠花最少代價治好病就是好醫生,職稱高低與治病能力沒有任何關係。現在不少大醫院的專家連常見病都治不好,更不要説罕見病和疑難病及危重病。“廢除職稱評審,至少把職稱與待遇脫鉤,才能鼓勵醫生把精力放在專業上。”

  職稱制度改革已上路

  2013年的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時任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的王曉初曾表示,按原來的制度設計,職稱評定是單位內部管理的方式,不是面向全社會的。因此,在職稱制度的定位上,希望把它變為一個對專業技術人才的評價制度,要強化它的評價功能。但是後來,職稱評定與工資待遇等各類福利掛鉤太多,發論文的問題也被廣為詬病。王曉初稱,人社部已在進行職稱制度改革的頂層設計,分類推進各行業的職稱制度改革,要跟用人制度改革結合起來推進。工程師、會計、醫衛等領域的職稱制度改革也將逐步分類推進。

  □提示

  辨別真假期刊可去圖書館

  昨天,記者致電此案被倣冒的幾家雜誌的編輯部,有編輯表示,真刊是指國內公開發行的,擁有獨立的CN刊號的,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准的正規出版物的原本,可以到國家新聞出版署網站、中國記者網、刊物所在地省級新聞出版主管部門查詢。當真刊被倣冒,從外觀上看基本一模一樣,但是電話、電子郵箱等聯繫方式肯定是不同的。

  編輯部的人員建議到刊物的主管、主辦單位的官網查詢刊物聯繫方式,主管、主辦單位在雜誌上都會寫明,造假時不會改變。此外,真刊發表的論文,在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都能查到。

  有編輯還給出更為便捷的辦法,“去醫院的圖書館對比聯繫方式,醫院圖書館訂閱的雜誌肯定是真的”。

[責任編輯: 王君飛]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