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區域經濟

粵港澳大灣區將橫空出世 要成為全球第一灣區?

2017年04月13日 07:09:07  來源:長安劍
字號:    

  原標題:粵港澳大灣區即將橫空出世!要秒殺紐約舊金山東京,成為全球第一灣區?

  厲害了我的國!

  可能很多小夥伴不知道,在山的那邊海的那邊,正在建設一座史無前例的大橋——粵港澳大橋,等它建成將會成為世界上最長的6線行車沉管隧道,及世界上跨海距離最長的橋隧組合公路,預計2017年底完工。

  屆時,珠江西岸的澳門、珠海到香港的時間將會縮短為一個小時,真正形成環珠三角一小時經濟帶。

  粵港澳大橋的修建,將會形成珠江西岸赴港陸路口岸,與珠江東岸赴港的5個口岸形成聯動,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珠江東西發展不均衡問題,將進一步推動珠江西岸城市圈更好的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極大的拉動珠江西岸城市圈經濟發展。

  不久的將來,下午五點在珠海約朋友在香港吃飯,晚上七點可以舒服的坐在餐桌邊享受維多利亞灣的海風,將不再是土豪們的特權!

  “一帶一路”的心臟地帶 輸送經濟活血

  最近,美韓部署“薩德”,朝核問題針鋒相對,與此同時中國提出建設“粵港澳大灣區”,不難想像,這將是一盤戰略大棋。

  3月5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開幕,聽取和審議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關於政府工作的報告,總理在報告中指出:“要推動內地與港澳深化合作,研究制定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發揮港澳獨特優勢,提升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地位與功能。”

  改革開放以來,由於歷史及區位原因,粵港澳大灣區得到了較快的發展,成為支撐中國經濟的核心區域之一,形成了以港澳為國際窗口,以廣深為區域中心, “廣佛肇”、“深莞惠”和“珠中江”多城市聯動的城市經濟圈。2014年每人平均GDP接近2萬美元,接近發達國家水準。

  由此看來天時、地利、人和都已具備,因而粵港澳大灣圈當前的發展方向應該是瞄準國際一流水水準,對飆世界頂級灣區,打造都市圈界超級巨無霸。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粵港澳大灣區未來的發展方向:

  當前國際形勢錯綜複雜,逆全球化潮流和保護主義抬頭,中國政府堅定不移地以“一帶一路”戰略行動推動全球化進程。

  粵港澳大灣區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以其特殊的歷史文化、區位優勢背景,承擔著國家“一帶一路”擴大對外開放的戰略意圖。以全球化包容性增長為新的站位,倡導國家全球化治理新模式,將粵港澳大灣區打造成為“一帶一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新支點”。

  粵港澳大灣區目前已經形成以香港、廣州、深圳為中心的立體式交通網路。境內擁有香港國際機場、廣州白雲機場、深圳寶安機場為中心的三個國際化空港,配套澳門機場、惠州機場、蓮溪機場,形成三核三輔的空港體系。可以承擔區域性乃至華南地區的航空運輸需求。

  充分發揮粵港澳地區航運優勢,以珠江航運帶動內陸地區,尤其是西南地區協同發展,充分發揮地區內陸航運與國際航運承接作用,將粵港澳大灣區的經濟縱深支撐覆蓋到整個華南地區。

  同時境內通過京九、京廣等諸多鐵路,形成以廣州為中心,聯通全國的高速鐵路網路。尤其是廣州至昆明的高鐵開通後,進一步有利支撐了一帶一路戰略,正在逐步形成珠三角與東南亞的陸路交通網路,相信不久的將來,小夥伴們就可以坐著高鐵,開開心心的開赴新馬泰旅行了。

  未來,這裡將是“一帶一路”的心臟地帶,隨著陸路、航運、航空交通系統的進一步發展,將充滿活力的經濟之血輸送到全球各地。

  支撐一國兩制 對別有用心者的強力回擊

  一直以來,少數別有用心的人,鼓吹香港經濟衰退,質疑一國兩制的根本國策。其用心是險惡的,也是站不住腳的。粵港澳大灣區上升為國家戰略,就是對這些別有用心言論的強力回擊!

  香港、澳門作為粵港澳大灣區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其繁榮穩定從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整個大灣區的發展,只有搞好廣深9市與港澳地區的協同發展,各自發揮自身優勢,相互支撐,才能實現粵港澳大灣區的真正騰飛。

  面對客觀事實,與國際一流灣區相比,粵港澳大灣區在國際化水準、産業結構、城市功能和人居環境品質方面仍存在較大差距,其核心問題是區域協同機制不健全。

  粵港澳大灣區9+2的城市構成,分屬不同關稅區,擁有不同法律制度和行政體系。作為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下的區域經濟發展,需要創新“一國兩制”的區域治理新模式,推進區域一體化發展,保持粵港澳長期繁榮。

  粵港澳大灣區協同發展需要消除影響要素便利流動、産業合理分工的制度性障礙,打破行政地域壁壘,推進“一國兩制”的新實踐。設計更加符合粵港澳未來發展趨勢的協同機制,根據現行制度,設立區域聯動協同中心可能是未來的發展方向之一。

  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可以依託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重要地位,充分發揮廣深的社會創新能力,以廣深9市作為香港産業發展的戰略縱深支援,彌補香港産業結構中存在的不足。

  正在悄然進軍世界級大灣區 打造新型國際化都市圈

  十八大以來,國家把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作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方面。

  與京津冀“自上而下”集中管治空間的模式相比,粵港澳大灣區應該發揮市場程度高、資源配置能力強的優勢,創新“自下而上”多層級城市群空間治理新模式,打造國際化都市圈。

  參考國際化都市圈發展軌跡,以及都市圈空間層次發展規律,未來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在空間上應形成“3+3+3”的空間結構。形成具有層次性,同時兼具協同發展能力的創新型城市佈局。

  深港、廣佛和珠澳構成3個大灣區發展內核,作為珠三角的核心引擎,發揮原本已有的經濟、教育、産業優勢。以“深港莞惠”、“廣佛肇清”、“珠澳中江”構成3個環珠江城市帶,按照都市圈空間層次和模式規律組織空間功能,形成內部梯度集聚、外部高能釋放的大灣區。

  順應腹地拓展和區域一體化發展趨勢,圍繞3個環珠江城市帶繼續拓展,融合發展構建更大範圍的新型都市區,進一步與鄰近湖南、廣西、福建等省份的合作,以華南地區作為戰略縱深支撐。最終形成3+3+3的粵港澳大灣區都市圈格局。

  未來,粵港澳大灣區將由國內的經濟發展引擎,國內人才聚集地,科技與金融穿心地,中國都市圈,逐步發展為全球經濟發展的引擎,匯聚全球人才的聚集地,全球創新創業的活力區,國際型大灣區。

  讓我們拭目以待!粵港澳大灣區,不將僅是資源的融合,也是創新科技的融合,更是體制機制的融合,法律制度的融合。接下來,中國將以此為舞臺,在全世界的注視下書寫中國的“大國篇章”!

[責任編輯:郭曉康]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