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報道】公車改革的經濟賬
7月16日,《關於全面推進公務用車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和《中央和國家機關公務用車制度改革方案》下發,備受全民關注的公車改革在醞釀20年後全面啟動。
按照新方案,我國將取消副部級以下領導幹部用車,取消一般公務用車。普通公務出行社會化,適度發放公務交通補貼。司局級每月補貼1300元、處級800元、科級及以下500元。地方補貼標準不得高於上述標準的130%,邊疆民族地區和其他邊遠地區標準不得高於150%。
新的車改方案出爐後將帶來哪些新變化?補貼多少合適?各地一把手是否保留用車?如何規避既拿補貼又坐公車現象的出現?
官員估計:裁去90%公車,每年省下1500億
數據顯示,2013年中央本級“三公”經費財政撥款執行數為71.54億元,其中公務用車購置及運作費42.53億元,佔到“三公”經費的近六成。
巨大的公車開支從側面反映出車輪上的浪費和腐敗。
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統計局副局長葉青曾連續多年向全國兩會上書,建議“公車改革”。他告訴《中國經濟週刊》,據初步分析,我國目前大約有公車200萬輛,我國全年的公車開支在3000億元以上。“還有人估計我國公車費用為每年4000億~5000億元,這有一定道理,因為我説的3000億是10年前的數據。近幾年光油價上漲就決定了這個數據會突破3000億。”葉青説。
貴州省一位縣級官員的司機趙飛告訴《中國經濟週刊》,自己每天忙得很,領導上下班、領導家人朋友出行都得用車。因為工資不高,他偷空出去會跑些私活。據趙飛介紹,自己所在單位的一第二號人物的專車都是價值60多萬元的奧迪Q5混合動力車。
新華網調查顯示,目前我國公務車主要用於三個方面:辦公事用、司機私用和幹部私用。三塊“業務”各佔約1/3。
葉青表示,公車改革方案實施後,可較為明顯地減少我國財政支出中的相關開支,減少公車私用等浪費和腐敗現象。“現有公車估計最多保留10%,即20萬輛公車;可以節約1/3的公車費用,即1000億元以上,可能會達到1500億元”。
當然,車改要想達到減少開支、杜絕腐敗等目標,還需要積極推進、嚴格落實。此前,部分地區在車改方面的經驗教訓,值得總結。
2008年前後,常州市嘗試車改。該市一名公車司機宋小林告訴《中國經濟週刊》,“一個大一點的鄉鎮,車改前有八九輛車,加上司機工資,全年開銷是60萬到90萬元之間,但車改後200萬都不夠。因為,車改以前的費用主要包括駕駛員的工資、維修費用、汽油費、養路費等。車改後雖然車少了,但每個人都有補貼,補貼很高,公務員很多,加上其他的一般辦事員,補貼費用就更多了。退居二線的幹部也要發補貼,比如55歲退下來的也一直要發到60歲以後。這筆費用是相當大的。”據他介紹,當時科級官員買車每人還給補貼16000元,後來處級幹部也想參加車改領取補貼,但報到省裏沒批下來。
宋小林説:“對上,他們説因為駕駛員解聘或轉崗節約了工資支出,所以公務用車開支節約了很多,實際上,駕駛員都是正式工,他們的工資也是要安排的。總之,開銷不但沒有減,反而增加了很多。”他説,在常州,很多人領了補貼還想方設法讓單位派公車,車改相當於沒有改。
溫州、杭州等地現行車補“偏高”
從1997年至今,全國多個省份的地市、縣區都曾高調車改,南京、杭州、溫州、常州等地被認為是車改動靜比較大的城市。
宋小林告訴《中國經濟週刊》,“前幾年改革的時候,浙江的補貼最高能到3000元一個月,常州要稍微低一點,補貼從最下面到科級官員400到2500不等。”
據了解,浙江溫州現行標準分7個檔次,從科員、辦事員到正縣實職,補貼標準自300元到3100元不等。由於最高標準達3100元,遠高於城市最低工資保障標準,溫州模式一度受到質疑,被稱為“三高車改”。
與溫州類似,杭州現行補貼標準分9檔,其中正局級2990元/月,正處級1600元/月,科員、辦事員及其他人員350元/月。
葉青向《中國經濟週刊》表示:“杭州正局級補貼2990元,就是偏高了,我很久之前就估計中央的方案不可能這麼高。”。
近日,《中國經濟週刊》記者嘗試聯繫浙江一名處級幹部採訪,他表示,他們的補貼過高,現在領導壓力很大,不方便多説。
宋小林向《中國經濟週刊》表示,車改的關鍵是國家要節約開支,對領導幹部有制約作用,但是現在有些領導幹部不受制約,“之前的補貼標準都是他們自己定的”。
近日公佈的改革方案明確規定,地方補貼標準不得高於上述標準的130%,邊疆民族地區和其他邊遠地區標準不得高於150%。這意味著,即使按130%計算,現行溫州補貼標準也有相當大的下調空間。
葉青認為,補貼發放的總原則就是方案裏的那句話,“‘適度發放公務交通補貼’,首先是‘適度’的原則,其次是‘公務交通’的原則,既然是‘公務交通’,這個補貼不可能、也不應該很高。”
車補不是差旅費、上下班交通費
新方案出臺後,有的官員説:車補這麼低,以後不出差了。
葉青認為,公務交通不等同於出差,車補也不能等同於出差報銷,因為改革方案明確表示,“公務交通補貼保障範圍要與差旅費保障範圍搞好銜接,對邊遠地區和交通不便地區,要做好遠距離公務出行的差旅費保障”。
宋小林告訴《中國經濟週刊》記者,“在常州,車改的補貼就是指上下班用車的費用。如果出了區縣,就算是出差。出差使用車的費用全部都要報銷,而且還要多報銷一些,經常會翻幾倍報銷。”
葉青也表示,“這部分補貼,大部分官員都是用於上下班。開會不是每天都有,也不是每個人開會都需要花錢。”
對於一些公務員所提及的“送文件蓋章”等事務,葉青認為,這部分費用不會算在車補裏,因為單位一般會留有機要通信用車。
公車改革補貼多少夠用?有杭州、溫州等地基層公務員表示,“每月500元,明顯不夠用。”但是甘肅省慶陽市的公務員王磊卻表示欣然接受,她告訴《中國經濟週刊》,“沒車改就沒補貼,車改後,每月如果可以多拿500塊錢補貼,這真心不錯。”她説自己平時上下班都是步行,也沒有什麼“公務交通”。
一把手車改,“只能是走一步算一步”
此次車改, 一把手專車會不會“下崗”?
改革方案中的表述是:鼓勵省(自治區、直轄市)所屬廳(局)正職主要負責人和市(地、州、盟)、縣(市、區、旗)及鄉(鎮)黨政主要負責人參加改革,確因環境所限和工作需要不便取消公務用車的,允許以適當集中形式提供工作用車實物保障。
葉青認為,改革後將會保留三類用車,即執法車、機要通信車和一些一把手的車,第三類就是所謂的“實物保障”。他向《中國經濟週刊》表示,一把手專車可以暫時不改,也可以改。不改了就不要拿補貼。“可以説,這個方案充滿智慧,它採用了一種贖買的政策,來‘收買’一把手。因為車改反對聲音最大的就是市長、縣長、鄉鎮長。用這種贖買的方式,讓他們有一個雙向選擇。只要這部分人不説話,反對的聲音就會小很多。”
在葉青看來,能把一般公務用車砍掉,就已經是很大的進步,至於一把手用車,“只能是走一步算一步”。
事實上,在此前各地的車改中,溫州、嘉興等地已將一把手用車納入改革範圍。有媒體報道稱,溫州市的多個機關單位已經取消了局長用車。
但取消了一把手用車,也會遇到其他問題。宋小林告訴《中國經濟週刊》,領導車改後會領取較高的補貼,但一些領導並不經常到基層考察工作,一般都是普通公務員到下面調查。而一個普通辦事員的補貼是400元,只夠上下班不方便的時候打車的開銷。“這樣一弄,下面工作的人不樂意、上面的領導又不肯去,對農村工作影響是相當大的。所以説,該補的沒有補,不該補的都補了。”宋小林説。
(文中宋小林、趙飛、王磊均為化名)
公車改革20年
●1994年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聯合發佈《關於中央黨政機關汽車配備和使用管理的規定》。
●1997年
廣東省開始公車改革試點。
●1998年
國家啟動部分中央機關的車改試點,並同時在浙江、江蘇、北京、湖南、重慶等地試點。
●2003年
全國政協委員關於公車改革的提案引發熱議,由此出現了2004年前後的全國性公車改革高峰,北京、廣東等地試點公車貨幣化改革。
●2004年
我國印發《中央國家機關公務用車編制和配備標準的規定》的通知。
●2009年
浙江杭州正式啟動市級機關公車改革,市局(副廳)級以下幹部一律取消專車,並向公務員發放公車改革補貼,補貼根據級別分9檔。
●2010年
針對公車改革遭遇的難題,民革中央提交了《如何破解公車改革之困局》的提案,建議廳級以下官員全部取消專車。
●2011年
工信部等三部門聯合發文,進一步降低黨政機關公務用車的採購價格,明確要求排氣量不超過1.8升,價格不超過18萬元,這比此前的標準降了2萬元。
●2012年
財政部等三部門聯合印發《中央金融企業負責人職務消費管理暫行辦法》,內容包括禁止超標準購買公務車輛等。
●2014年
我國發佈《關於全面推進公務用車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和《中央和國家機關公務用車制度改革方案》。
《中國經濟週刊》 記者 白朝陽|北京、常州報道
[責任編輯: 王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