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農業

政府扶持農村電商應走出"撒錢"模式 有地方騙補

2016年12月15日 10:26:40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政府扶持農村電商應走出“撒錢”模式

  打著發展農村電商旗號騙補貼,在一些地方顯露“冰山一角”

  為了扶持貧困農村發展電商,夯實基礎,國家很多部委和各級地方政府都採取專項資金補貼方式扶持電商,一個縣或一個項目動輒可獲數百萬元至上千萬元補貼。面對鉅額“真金白銀”誘惑,有的地方、企業和個人趨之若鶩。

  在此背景下,一些地方性電商項目,彙報材料粉飾得天花亂墜,但缺乏真實經營業績。一些“衝著補貼”臨時拼湊的電商平臺,更是“網站無備案、域名靠抄襲、頁面搞連結、業績玩注水”,其目的就是套取政府專項補貼扶持資金。這種局面,不僅導致財政資金使用效率大打折扣,還容易滋生權錢交易等腐敗發生,嚴重損害廣大農民和消費者的權益。

  相關人士建議,政府扶持應該走出相對單一的“撒錢”模式,扶持應站在“戰略性投入”的高度,從如下層面進一步精準施策:

  首先,要探索引導構建具有地方特色的農産品電子商務行銷模式。

  公共管理和服務,要解決好服務於農村電商發展中“督企、督政(地方各級政府)、督人(個體參與者)”問題。通過政府有形和無形的介入,對農産品電商展開統一認證、品牌整合、推廣宣傳、展示銷售、品質管控和誠信維護等。政府在發展電商中不是扮演“運動員”或“投資者”,而是探索引導和促進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路徑,建立行政推進體系、電商服務體系、特色農産品供應監管體系、標準評價體系、網路物流體系、人才培訓體系和考核評價體系。

  其次,要下大力氣培養人才。

  農村電商具有“長産銷週期+低消費密度”的特徵,運營的難度往往超過工業品電商。相關研究曾預測:從數量看,未來縣域農村網商對電子商務人才的需求量超過200萬;當前農村電商人才結構的主要問題是,懂電商的人不熟悉農村,熟悉農村的人不懂電商,既熟悉農村又懂電商的人太少;而從能力看,即使已經開始從事電商創業的人才,也面臨能力不足的問題。

  為此,應建立有針對性的農村電子商務人才培養體系。即利用公共教育資源,發揮返鄉創業政策和電商培訓的實效,從專業設置,師資培養、校企聯合及實踐環節等方面著手,培養專業化、多層次的農村電商人才;要在農村開展公益性教育和培訓,將農業生産者直接轉型為電商。

  此外,在網際網路、交通、物流等基礎設施方面進行投資。

  如加強物流體系建設,一方面,政府可以在一些偏遠貧困地區直接投資,通過建設、管理、服務,降低電商在這類地方的倉儲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為快速、便捷的農村物流服務體系全面建立“打補丁”;另一方面,要採取更加靈活、有更嚴格後續考核評估機制的引導性投入,提高電商企業建設農村物流快遞基礎設施、佈局農村快遞網點、擴大服務覆蓋面的積極性。只有通過這兩個層面的互補互動,中國農村電商才能儘快擺脫“物流陷阱”,實現跨越式、可持續的發展。

  本版稿件除署名外,均由記者蘇曉洲、明星采寫

[責任編輯:葛新燕]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