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農業

雙重擠壓致糧價嚴重倒挂 庫存攀升農民收益大幅下降

2016年12月05日 11:16:05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雙重擠壓致糧價嚴重倒挂庫存攀升農民收益大幅下降

  資料圖。李欣 攝

  編者按:

  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了“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戰略構想,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眼于農業領域體制機制的創新,推行至今,在補短板、去庫存、降成本、調結構等方面可圈可點,隨之也不可避免地遭遇到轉型升級帶來的磨合與陣痛。為此,《經濟參考報》記者分赴黑吉皖贛湘鄂粵等7個糧食産銷大省進行調研採訪,剖析問題成因,探尋解決之策。現分上中下篇陸續刊出,敬請關注。

  當前,在國內外糧價嚴重倒挂、糧食市場持續低迷的背景下,我國糧食生産遭遇困局,購銷嚴重依賴托市,收進來的糧食只能進不能出,庫存不斷高企,農民收益也出現較大幅度的下降,我國糧食生産的競爭力因此不斷下降。《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發現,國內外糧食價格倒挂,一方面是由於我國不斷提高糧食最低保護價,另一方面,則是由於我國糧食生産成本總體偏高。究其原因,在於小農經營缺乏成本管控意識,推行規模化經營遇到多重短板掣肘。

  “天花板”下壓“地板”抬升

  雙重擠壓致糧價嚴重倒挂

  當前,國際低糧價的“天花板”和我國糧食生産成本“地板”抬升的擠壓效應十分明顯。江西省第一産糧大縣鄱陽縣糧油站站長舒金貴説,國外低價糧大量涌入,説到底就是因為國內糧食生産成本太高,不解決這個問題,進口量很難降下來。

  江西省豐城市監雲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付監雲給《經濟參考報》記者算了一筆賬,在當地種一畝水稻,田租350元(單季)、化肥70元、農藥70元、拖拉機75元、收割機85元、人工200元,這幾項主要成本加起來就要850元。按當地水稻900斤/畝的畝産計算,每斤稻穀的成本價就達到了近1元錢。

  江西省價格成本調查監審局對江西部分地區早稻生産成本的調查顯示,今年早稻生産中,調查戶畝均總成本958.04元,其中,機械作業費181.05元、種子費57.64元、化肥費118.95元、農藥費43.01元、人工成本344.59元、土地成本150.09元。按照這一成本,調查戶畝均凈利潤113.43元,同比減26.76%。

  安徽省滁州市全椒縣農委市場資訊科科長晉茂勝表示,據初步調查,種植一畝地,水稻小麥連作,總成本在1700元上下(包括土地流轉費用和勞動力成本),在目前國家水稻、小麥保護價的前提下,水稻産量需500公斤以上,小麥産量需300公斤以上,每畝才能有150到200元收益。

  在成本高企背景下,為保護種糧農民的收益,我國不斷提高糧食最低保護價,並逐漸形成國內外糧價嚴重倒挂的格局。記者調研了解到,近期,泰國含碎5%大米出口價為372美元/噸,越南含碎5%大米的出口價為350美元/噸,折算後分別約為1.2元/斤和1.1元/斤,和我國稻穀價格基本相當。

  承租關係不穩定

  種糧大戶不敢長期投入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我國糧食生産成本高企,一方面是由於土地分散經營,市場談判力不足,投入要素價格偏高,且缺乏成本管控意識;另一方面,也是由於在規模化經營過程中遭遇土地流轉不規範、農業基礎設施落後、社會化服務跟不上等多重短板,增加了成本。

  土地流轉費用過高,且承租關係不穩定。安徽省阜陽市太和縣農委農業股股長張丙成告訴記者,當地土地流轉費用在800到1000元/畝,超出很多種糧大戶預期,在規模農業生産成本中佔比很高。

  國家統計局江西撫州調查隊的調查指出,因看好種糧收益,一些社會資本和務工返鄉人員盲目進入,加劇了流轉競爭,抬高了耕地租金。目前,當地一些生産條件較好地塊的租金已突破700元/畝。

  農業基礎設施落後,影響機械化推廣抬高成本。江西省南昌市安義縣種糧大戶淩繼河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當前我國農業基礎設施普遍較為滯後,影響了農業機械的推廣,進而增加了成本。“比如現在有一種大型收割機可以一邊收割一邊把稻穀直接打到拖拉機裏,但它在我們這種小田塊裏根本施展不開。”他説。

  湖南省農機局農機監管處處長劉毅介紹,儘管湖南省農機保有量位列全國前五,但農業綜合機械化水準只有65%左右,而且農機面臨“出不了門、下不了田、回不了家”的尷尬局面,增加了農業生産成本。

  而土地承租關係不穩定又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業基礎設施的改善。鄱陽縣種糧大戶高彩霞已經規模流轉土地10餘年時間。他説,由於土地承租關係不穩定,他們種糧大戶都不敢對基礎設施進行長期投入,比如去年春耕期間,當地雨水偏多,田間道路積水嚴重,他花了1萬多元買了幾車石子鋪路。“如果承租關係穩定,我以前早就把路修好了,這種短期的重復支出,無疑會增加成本。”高彩霞説。

  社會化服務發展滯後,農民購買農業機械等投入很大,而且存在浪費現象。記者在多地採訪時發現,在國家惠農政策支援下,很多農民家裏都購買了農機,但這些農機每年就使用幾次,閒置現象嚴重。

  “雖然買農機國家有補貼,但自己還是要出不少錢。”江西省南昌市南昌縣蔣巷鎮種糧大戶劉和平告訴記者,其實他們也不想自己買很多農機,但現在在外面請農機一是難請,二是價格偏高,服務跟不上。

  今年,淩繼河在繼續種好自家一萬多畝田的同時,還開始為周邊的種糧大戶提供種子、農藥、化肥、機耕、機插、機收等産前、産中、産後託管服務。他説,經營規模擴大後,他可以從廠家以更低的價格購買到農資、農機等,其他農戶通過購買他的服務一畝成本可降低100元左右。

  國內外市場關聯度增強

  短板亟待補齊

  業內人士表示,在當前國內外糧食市場關聯度大幅增強的背景下,我國亟須補齊涉及農業生産的土地、設施、服務短板,進而降低農業生産成本,並逐步建成在國際市場上有充分競爭力的現代農業。

  首先,穩定承租關係,降低流轉費用。高彩霞説,過去糧食生産成本主要高在農資價格上,而現在隨著農業規模化經營的不斷加快,流轉費用已成為推高糧食生産成本的主要因素。“這兩年,糧食價格不斷下滑,但流轉費用卻一直處於高位,種糧大戶的收益被嚴重擠壓。”

  安徽省阜陽市太和縣農委農業技術推廣研究員曹軍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前兩年,當地土地租金在1000元/畝左右,這兩年農民種糧收益下降不願再種,租金才有所下降,目前在800到1000元/畝。他建議,今後,國家對土地流轉進行規範,如根據農作物的收益情況設定一個標準,確保種糧大戶擁有合理收益。

  其次,加大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安徽省銅陵市樅陽縣種植業管理局局長鮑永瞻説,我國農業基礎設施歷史欠賬太多,這麼多年,國家不斷加大投入,地方也整合了許多資金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但整體來説仍顯不足,往往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江西省高安市農業綜合開發辦負責人諶曦説,當前國家對高標準農田建設給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視,提出到2020年全國共建成高標準農田8億畝,但當前由於投入標準過低,高標準農田建設的進度仍然太過緩慢。“以高安為例,按照現在的投入和建設進度,需要三四十年才能完成高標準農田的建設任務。”

  最後,加快構建社會化服務體系。湖南農業大學副校長曾福生建議,國家加快構建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通過培育新型農業服務主體和發育農業服務市場,推廣代耕、代種、代管、代營的縱向分工與服務外包,擴展農業的分工經濟性,降低農業經營組織的運營成本。

  “加快構建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是降低農業生産成本的有效途徑,也是未來農業生産發展的必然要求。”江西省九隆農事服務聯合社總經理袁松松認為,政府部門應該做好農業社會化服務發展規劃,培育好專業服務市場,在合理匡算服務成本的前提下,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或貸款貼息等多種方式,推動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儘快成熟。

[責任編輯:葛新燕]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