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農業

農業部副部長撰文:如何解決好“誰來種地”的問題

2016年12月05日 11:02:44  來源:《求是》
字號:    

  “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期,也是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關鍵期。當前,“誰來種地”的問題現實地擺在我們面前,只有加快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儘快形成一支高素質農業生産經營者隊伍,才能擔當起現代農業建設的歷史重任。

  一、推進農業現代化亟須加快培育新型職業農民

  正確認識和處理好農民問題歷來是一個戰略性問題。作為最大的社會群體,農民既是我國農業現代化的根基,也是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未來。作為發展現代農業的主體,農民職業化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指標,“新型職業農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規模化經營”是我國現代農業發展的基本方向。現階段,提高農民科學素質,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是推動現代農業發展的必然選擇,是解決“誰來種地”問題的關鍵舉措。

  在2013年底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深刻闡述了“誰來種地”問題,強調要以吸引年輕人務農、培育職業農民為重點,建立專門政策機制,構建職業農民隊伍。2016年4月,在安徽小崗村召開的農村改革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要加快構建職業農民隊伍,形成一支高素質農業生産經營者隊伍。自2012年以來,連續5個中央1號文件都對培育新型職業農民作出了重大部署,特別是2016年中央1號文件明確提出要把職業農民培養成為建設現代農業的主導力量。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和中央1號文件的部署安排,充分表明瞭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在“三農”發展中的戰略地位,各級政府必須堅持不懈抓實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從根本上解決“誰來種地”的問題。

  從現代化全局看,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是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性問題。“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點和難點在農民,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農民要小康,收入要連漲”,雖然這幾年我國農民收入持續增長,城鄉收入相對差距有所縮小,但是絕對差距不斷擴大。2015年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為31195元,農村居民僅為11422元,兩者相差近兩萬元,而且農民社會保障水準低,享受公共服務少,很大程度上農民還是一種“身份”稱謂,沒有成為一種體面的職業。當前迫切需要加快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將越來越多的農民打造成為專業大戶、家庭農場主、合作社領辦人和農業企業骨幹,並通過大力推進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提高農業經營效益,使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産業,使農民成為體面的職業。

  從整體看,目前我國農業勞動者素質問題突出,還難以適應現代農業發展需要,成為制約“四化同步”的瓶頸。一是數量萎縮。統計表明,我國從農業生産轉移出的農民工數量達2.77億,目前仍以每年數百萬的速度在增長,務農農民尤其是青壯年農民急劇減少。二是結構失衡。留守農村的農民,以老年、婦女居多,浙江、江蘇務農農民平均年齡已達57歲。三是素質堪憂。務農農民中,小學、初中文化程度佔到70%以上,農民具備基本科學素質的比例僅1.7%,遠低於全國6.2%的平均水準。四是後繼乏人。農村新生代勞動力絕大部分選擇“跳農門”,務農農民成了國民素質的“低窪地帶”。由於勞動力素質問題,高效率農業設施裝備難以利用,高水準農業科技成果難以轉化。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和“十三五”規劃綱要都明確提出,到2020年農業現代化要取得明顯進展。我國農業正處在轉方式調結構的關鍵時期,推進農業現代化面臨嚴峻的挑戰,任務十分艱巨。我們必須加大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力度,積極推進務農農民職業化進程,加快構建一支高素質現代農業生産經營者隊伍,為農業現代化建設提供堅實的人力資源基礎和保障。

  二、我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初見成效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針對農業現代化需要,將加快培育新型職業農民作為戰略性任務來抓,在推動現代農業建設中成效初顯。各地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結合實際完善培育制度、強化體系建設、增加經費投入,著力健全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整體框架體系,涌現出了一大批新型職業農民。

  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格局基本形成。我國于2012年在全國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試點工作,2014年啟動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2015年啟動實施現代青年農場主培養計劃。在中央政策指引和國家試點示範推動下,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將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列為農業農村重點工作,不斷加大財政投入,落實扶持政策,細化工作要求,推動試點示範深入開展。目前,全國已有4個省、21個市和487個縣建立了較為完善的新型職業農民示範培訓體系,初步形成了政府推動、部門聯動、産業帶動、農民主動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格局。

  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制度框架基本確立。在培育環節上,堅持把教育培訓作為重點,把規範管理作為重要手段,把政策扶持作為重要保障,大力支援職業農民創業興業。在培育對象上,堅持以專業大戶、家庭農場主、合作社帶頭人、農業企業骨幹等生産經營型職業農民為重點,兼顧專業技能型和專業服務型職業農民。在培育模式上,實行“一點兩線、全程分段”培訓,即以産業發展為立足點,以生産技能和經營管理水準提升為兩條主線,按農業生産重點環節,分階段安排集中培訓,實現産業週期全程覆蓋。在培育層次上,主要依託涉農職業院校和農業廣播電視學校,面向新型職業農民開展中職、高職教育。經過近三年的探索實踐,我國基本建立了教育培訓、規範管理、政策扶持“三位一體”,生産經營型、專業技能型、專業服務型“三類協同”,初級、中級、高級“三級貫通”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制度框架。

  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體系加快構建。各地從實際出發,積極發揮農業廣播電視學校、涉農院校、科研推廣機構、企業社會組織的作用,形成了以農廣校為主體、多方力量參與的“一主多元”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體系,探索出了很多特色鮮明、成效顯著、代表性強的經驗和做法。有的地方依託涉農院校,建立職業農民學院,創建“學歷+技能+創業”的新型職業農民培養模式;有的地方依託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建設農民田間學校,讓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走進産業、服務産業;還有的地方依託農業龍頭企業,直接在田間地頭開展農民教育培訓。在國家層面,成立中國現代農業、現代畜牧業、現代漁業、現代農業裝備和都市農業五大職教集團,通過産教融合探索培養農業高技能人才、現代青年農場主等各類新型職業農民的有效路徑。

  隨著培育工作深入開展,一批高素質的青年農民正在成為種養大戶、家庭農場主和農民合作社領辦人,一批大學生、返鄉農民工和退伍軍人加入到新型職業農民隊伍中,為現代農業發展注入了新鮮血液。據2015年對1.3萬名青年農場主統計,高中或中專學歷佔58.9%,大專及以上學歷佔34.7%。新型職業農民創業興業典型層出不窮,成為我國現代農業發展進程中一道靚麗風景,在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和推進現代農業建設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引領作用。

  三、“十三五”時期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的思路和任務

  發展現代農業,根本出路在科技、關鍵在人才,最基礎的就是要培育有科技素質、有職業技能、有經營能力的新型職業農民。“十三五”時期,我們要把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堅持服務農業現代化發展的根本方向,堅持公益性、基礎性、戰略性的定位,不斷強化政策、科技、體制支撐,著力完善農業職業教育培訓體系,著力促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農業社會化服務主體發育,加快建設一支與我國農業現代化進程相適應的現代農業生産經營者隊伍。

  強化規劃引領,形成推進合力。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不斷完善“十三五”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發展規劃,進一步加強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的組織領導,統籌協調財政、教育、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金融、保險等部門參與到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中來。要充分發揮農廣校作為培育主體的基礎作用,聚集農業院校、科研院所、農業龍頭企業、農業職教集團和農民合作社等資源優勢,吸引多方力量廣泛參與,共同推進培育工作,形成齊抓共管的新局面。

  暢通三大環節,完善培育體系。教育培訓、規範管理和政策扶持是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的三大環節。教育培訓環節,關鍵是要鎖定對象、精準培育,加強培育對象庫、師資庫、教材和基地建設,創新機制模式和方式方法,全面提升培訓的針對性有效性。規範管理環節,關鍵是要強化對職業農民隊伍的管理,建立資訊檔案和動態管理機制,保持職業農民隊伍的生機和活力。政策扶持環節,關鍵是要協調與整合現有政策,推動農業補貼和項目建設向新型職業農民傾斜,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探索新型職業農民與城鎮職工享受同等的社會保障待遇,逐步構建起支援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産業扶持、金融保險、人才激勵、社會保障等銜接配套的政策體系。

  明確目標方向,著力提升能力。進一步提升農民的綜合素質、生産技能和經營能力,進而提高新型職業農民的收入水準,使農民逐漸成為體面的職業。進一步提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和骨幹的科學決策與經營管理水準,不斷提高土地産出率、勞動生産率和資源利用率,使農業效益得到持續提升。進一步加強教師隊伍、實訓基地、農民田間學校、資訊化手段等基礎條件建設,健全完善“一主多元”的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體系,為大規模培養造就新型職業農民隊伍提供支撐。進一步提升新型職業農民管理服務能力,著力打造職業農民培育大數據和雲上智農平臺,建設完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申報、審核、管理和服務一體化的資訊管理系統,為農民提供線上教育培訓、移動互聯服務、線上管理考核和全程跟蹤服務。

  突出重點對象,培育新型主體。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青年農民,是最富活力的現代農業建設者,是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兩個重點。要以專業大戶、家庭農場主、農民合作社帶頭人和農業企業骨幹為主要對象,開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培育行動,爭取用5—10年時間對帶頭人輪訓一遍,重點培訓生産技能與經營管理知識。要把現代青年農場主培養計劃作為拓寬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渠道的重要舉措,每年遴選部分具有産業基礎和高中及以上學歷,年齡在18—45周歲之間的專業大戶、家庭農場主、農民合作社骨幹、返鄉創業大學生、返鄉農民工和退伍軍人,開展培訓指導、創業孵化、認定管理、政策扶持和跟蹤服務。要堅持通過全過程培養,加快建設一支創業能力強、技能水準高、帶動作用大的青年農場主隊伍,激發農村青年創造創新活力,吸引農村青年在農村創業興業,使青年成為推動農業現代化的有生力量。

  (作者:農業部副部長)

[責任編輯:葛新燕]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