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大白菜才兩三毛錢一斤,不僅價格比去年同期便宜三四成,還一點不好賣。我已經來了好長時間了,竟然一棵白菜也沒賣出去。”李春東説。山東壽光農産品物流園是全國規模較大的蔬菜批發市場,這裡的蔬菜經銷商李春東為賣不出去的白菜發愁。
在山東、遼寧、陜西、廣西等地,部分蔬菜水果出現“價低賣難”,白菜、蘋果、香蕉、梨等品種價格同比下降三四成,相關地區農民收入銳減,生産積極性受挫,甚至出現將蘋果喂雞喂豬、農民砍掉果樹、農産品爛在地裏等現象。業內人士認為,今年農産品“價低賣難”的範圍和程度均比往年同期有所擴大,亟待從消費生産“兩端”共同發力破解這一難題。
多品種農産品“價低賣難”
除山東外,近期遼寧、陜西、廣西等地都出現了多種農産品“價低賣難”現象。
遼寧省綏中縣大王廟鎮車嶺村是一個蘋果種植專業村,幾乎家家戶戶都有果園。
“今年水果大豐收,但不知道為啥,沒有人願意要。”52歲的果農吳樹寶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現在已經低價賣掉了3萬斤梨,還有3萬多斤蘋果沒有賣,“價格太低,有點捨不得”。
車嶺村黨支部書記王志斌説,今年蘋果價格較去年下跌將近40%,很少有商販到府收購,農民手中大量蘋果賣不出去。
陜西省洛川縣鳳棲鎮下黑木村果農楊進榮也反映,與往年相比,今年蘋果的地頭收購價只有2.5元/斤左右,比去年整整低了1元。去年這些時候他家蘋果就剩下了三分之一,而今年只賣出了三分之一。“看著下跌的價格和賣不出去的蘋果,心裏很著急”。
自9月下旬以來,廣西香蕉價格持續低迷,收購價較去年大幅回落,甚至一度低至兩三毛錢一斤。並且,不少地方的香蕉出現了“賣難”。
除了上述品種農産品,今年多地的柿子、梨、甘蔗、芹菜、大棗、玉米等較多農産品均不同程度出現了“價低賣難”,範圍和程度均比往年同期有所擴大。
部分農民收入大幅降低
受農産品“價低賣難”影響,我國相關地區農民收入較往年大幅降低。
壇洛鎮是廣西重要的香蕉産區之一,有著“中國香蕉之鄉”之稱。壇洛鎮黨委副書記鄧輝明説,今年壇洛鎮香蕉種植面積近20萬畝,香蕉銷售收入佔到鎮上農民年收入的60%以上,而今年香蕉平均收購價僅為0.5元/斤左右,是近年來少有的低價,許多農民不僅賺不到錢,反而還要賠錢。
“香蕉收購價低於0.9元/斤就要虧損,而今年收購價僅為0.5元/斤,農民種一畝香蕉平均要虧損1000多元。我在香蕉行業工作近20年了,行情從來沒有像今年這麼低迷過,近八成香蕉種植戶和企業都面臨虧損。”廣西香蕉協會副會長鄧永志説。
陜西省乾縣不少梨農向《經濟參考報》記者反映,今年種梨收益太差,辛辛苦苦一年幹下來,收益卻寥寥無幾。
“我家種了18畝梨樹,總産7萬多斤,去年收購價1.6元/斤,而今年僅為1元/斤,總共比去年少收入4萬多元。如果算上人工成本,這一年辛辛苦苦種梨幾乎沒有賺錢。”陜西省乾縣陽洪鎮上陸陌村村民梁戰明説。
由於“價低賣難”,部分農民將蘋果喂雞喂豬、砍掉果樹,或者讓已經成熟的水果直接爛在地裏。在遼寧省大連市,因蘋果無人問津,他們只能將蘋果拿來喂雞或喂豬,引發社會廣泛關注,不少網友通過網路購買當地蘋果。但對於數以百萬斤計的蘋果來説,這些銷量只是“杯水車薪”。
遼寧省綏中縣大王廟鎮車嶺村村民陸殿豐砍掉了祖輩留下來的數十棵上百年的梨樹,“種梨不賺錢,把梨樹砍了賣給別人做傢具,一棵還能賣60多塊錢,騰出地來也好種點別的”;山東省濰坊市峽山區丈嶺街村7萬多斤柿子無人問津,一些柿子已經爛在地裏。
産量增加消費低迷
專家表示,今年部分農産品“價低賣難”是受“供給側”和“消費側”共同影響的:由於氣候條件較好,不少農産品産量有所增加;與此同時,受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出口減少等不利因素影響,部分農産品消費較為低迷。
首先,從“供給側”來看,部分農産品今年大獲豐收,産量比往年增加不少。
以蘋果為例,遼寧省綏中縣農工部部長李俊彪介紹,今年當地水果增産近30%;陜西省洛川縣蘋果産業管理局局長王建鋒説,今年洛川全縣的蘋果産量達到了85萬噸,比去年增加了5萬噸。
“據我所知,目前全國蘋果種植面積超過了4000萬畝,産量超過了3000萬噸,是有紀錄以來我國蘋果生産歷史上最高的一年,蘋果産量的上升必然會導致價格的下跌。”王建鋒説。
部分農産品産品種植模式落後,産業化、品牌化程度不高等因素,也加劇了“價低賣難”。
業內人士認為,不少農戶的種植模式仍是“老傳統”,播種、施肥、采收,待農作物成熟後自行出售。由於缺少精細化管理和標準化生産,農戶種植的水果等農産品難以保障高品質,品牌也較少,市場競爭力較弱,加之在採摘、運輸等環節帶來的農産品損傷,其價格提升空間相對有限。
其次,從“消費側”來看,受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出口減少等不利因素影響,部分農産品消費較為低迷。今年經濟下行壓力較大,整體經濟形勢較為低迷,一些社會群體收入下降。為節省開支,消費者必然會縮減對於蔬菜、水果等“非必需”農産品的消費。
還有部分人士認為,部分農産品“價低賣難”跟當前進出口形勢也有關。遼寧省綏中縣果殘局副局長葉春祥表示,原本綏中白梨曾出口到俄羅斯等周邊國家,但近年來,這些出口訂單卻越來越少。
山東省煙臺市蘋果協會發佈的數據顯示,2014年,煙臺蘋果出口86萬噸,同比下降了13%(山東省下降18%)。另據統計,今年1-5月,我國蘋果出口同比下降31%,同期蘋果進口同比增長366%,金額增長387%。
此外,部分農産品銷售渠道有限也會造成“價低賣難”。廣西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楊亞非認為,農村地區的基礎設施相對薄弱,很多農産品的銷售都是以傳統的零賣、企業收購等模式為主,網路電商等線上銷售渠道還有待進一步打通。
“兩端發力”破解難題
業內人士認為,從消費環節來看,宜進一步加大“農超對接”、“農電對接”力度。
山東省壽光市商務局黨委委員董俊濤認為,部分農産品“價低賣難”,不是説城市裏沒有充足的消費能力,而是沒有做好産銷對接。為破解這一難題,除了繼續堅持往年行之有效的“農超對接”外,今年國家還要出臺政策鼓勵農産品通過電商銷售,比如鼓勵各大知名電商在網站首頁顯著位置開展“各地名優農産品展銷”活動,讓市民看得到、買的上、吃的好。
楊亞非説,在面臨農産品“價低賣難”問題時,要完善應急處理機制。政府部門可加強愛心幫扶,積極組織本地批發市場、超市、企業進村採購,或在城區部分街道、小區設置臨時銷售點,並通過網路資訊平臺、媒體等渠道發佈資訊,引導更多客商、消費者前來消費採購,做好應急處理。同時,引導農戶儘量進行錯峰銷售,避免現有農産品銷售過度集中。
此外,還要強化涉農政策落實,搭建更多服務平臺。近期,國務院辦公廳先後下發了《深化農村改革綜合性實施方案》《關於促進農村電子商務加快發展的指導意見》等涉農政策,為農村發展提供政策支援和指導。專家表示,後續應以政策出臺為契機,在強化涉農政策落實過程中,搭建市場資訊發佈、價格監測、電子商務等多種服務平臺,避免某一農産品生産“一哄而上”的現象,並拓展傳統銷售渠道。
從生産環節看,一是通過政策引導、示範帶動等方式,轉變片面追求高産的發展觀念,提高農産品品質。瀋陽農業大學副教授楊肖麗説,以水果為例,近年來各地都在大力擴大水果種植面積、追求單産提高,導致水果産量增加、品質下降。這種發展觀念應當轉變,否則,水果種植産業的前景並不看好。
二是改變傳統的一家一戶分散種植的舊模式,大力推進種植農業合作社建設,實現“抱團”發展。陜西省洛川縣蘋果産業管理局局長王建鋒建議,建立健全完善的市場行銷體系,培育大的農民專業合作社,讓農民“抱團取暖”。據了解,洛川縣果農參與合作社的比例近40%,果品銷售較為順暢;而出現“賣難”的遼寧省綏中縣這一比例則僅有10%左右。
三是打造知名農産品品牌,提升整體競爭力。楊肖麗認為,目前,我國多數農産品品牌知名度還很有限,未來農産品産業發展必然走向精細化、品牌化,有關部門應進一步加強對農業龍頭企業的扶持引導,並依託農業龍頭企業打造具有全國乃至國際影響的農産品品牌,更好地開拓國內國際兩個市場。
(本版稿件除署名外,均由記者潘林青、王陽、孫仁斌、徐海濤、劉彤采寫)
[責任編輯: 李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