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農業  > 正文

糧食局研究員:用好秸稈經濟生態雙豐收

2014-02-28 10:25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焚燒秸稈不但影響空氣品質,而且是對農業資源的巨大浪費。一些國家的實踐表明,通過政策等扶持手段,支援秸稈裝備的研發、生産,把秸稈等生物資源的利用納入國家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發展規劃,對生態建設和農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在德國巴登州一家農業合作社,一戶農民家庭企業正在用鮮玉米秸稈製作“青儲飼料”。玉米秸稈被放進水泥池,經壓實、發酵,就成為牲畜愛吃的飼料。業主稱,“青儲秸稈”是他家飼養的100多頭奶牛的優質飼料來源。

  這是我在德國等歐盟國家考察秸稈利用情況時經歷的一幕。在多地考察調研中,我切實感受到了德國等歐盟成員國,以保護生態環境和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為理念,以採取支援政策為保障,以加強科學研究為先導,已研究和開發出多種利用農作物秸稈的途徑,取得許多成熟的技術和重大成果,秸稈作為重要資源已得到充分開發利用,取得了經濟和生態“雙豐收”。

  利用農作物秸稈和森林廢棄物進行直接燃燒發電,制取液體和氣體燃料,是生物質能利用的兩大領域

  農作物秸稈可以用作生物質固體燃料,充當發電燃料等。目前在歐盟的多個成員國,利用農作物秸稈和森林廢棄物進行直接燃燒發電,已成為生物質能利用領域的成熟技術。在瑞典和丹麥,以秸稈等生物質為燃料的小型熱電聯産已成為重要發電和供熱方式。在瑞典的可再生能源消費中,生物質能佔了55%,生物質燃料在區域供熱燃料中已佔據主要地位。德國和義大利對包括秸稈在內的生物質固體顆粒技術和直燃發電也非常重視,在生物質熱電聯産應用方面也很普遍。在丹麥,BWE公司率先研究開發秸稈生物燃燒發電技術,並早在1988年就建設了第一座秸稈生物質發電廠,以此為契機生物質燃燒發電技術得到廣泛應用,目前秸稈發電廠已達130家,已成為丹麥的重要能源。在丹麥可再生能源消費中,生物質能佔的比例高達81%。近10年來,丹麥不僅新建的熱電聯産項目都是以生物質為燃料,而且還將過去許多燃煤供熱廠改為燃燒生物質的熱電聯産項目。迄今,丹麥以秸稈等生物質為燃料的發電技術,一直處於世界領先水準。

  秸稈可以用作生物質液體燃料,用來製造燃料乙醇等。生物質能利用的第二大領域是利用生物質制取液體或氣體燃料代替汽油或柴油。為保障世界糧食安全,歐盟積極尋找糧食和油料的可替代品,資源豐富的農作物秸稈和森林廢棄物成為首選,正在開發利用為制取燃料乙醇的新原料。在德國的可再生能源消費中,生物質能高達68.5%,主要為區域熱電聯産和生物液體燃料。在義大利,可再生能源消費中生物質能佔24%,主要是固體廢棄物發電和生物液體燃料。

  秸稈可以用作生産生物質氣體燃料,即秸稈氣化技術等。這是指利用固定裝置、對農作物秸稈在缺氧狀態下進行熱化處理,使其轉化為二氧化碳、氫和甲烷等高品位能源的過程。德國很重視發展農作物秸稈沼氣的技術和應用,大力加強秸稈收儲技術設備研究,注重農作物秸稈的收集和儲存,已實現機械化。德國開發利用秸稈沼氣的重點在農村和城郊,並與畜牧養殖業、畜禽糞便處理、環境保護相結合。此外,德國的小型沼氣燃氣發電技術,促使德國沼氣發電站數量成倍增加。1999年,全德僅有850家沼氣電站;到2000年就達到2000多家;目前德國沼氣電站已達3000多個,其中有60%以上採用玉米青儲秸稈與畜禽糞便混合厭氧發酵産生沼氣、並用來發電。

  重視技術研發和市場推廣,成立聯合及國家級研發機構,出臺相關法律,用法制化手段促進秸稈再利用

  為了促進包括農作物秸稈在內的可再生能源的發展,歐盟和各成員國都提出了明確的發展目標和要求,並採取了積極和務實的政策和措施:高價收購、投資補貼、減免稅費和配額制度等。與此同時,歐盟國家高度重視生物質能、農作物秸稈的技術研發。不僅歐盟建立了聯合研究中心,而且成員國也都設有國家級生物質技術研發機構,全面系統地對生物質原料生産、轉化技術、産品市場進行研究和推廣。在生物質能源産品市場方面,歐盟強化了對生物能源産品標準化的研究,從固體顆粒燃料到生物柴油和燃料乙醇都有嚴格的品質標準。

  一些國家出臺相關法律,用法制化手段促進秸稈再利用。如德國制定較完備的生物質能源的法律法規和條例,早在新世紀之初,已先後制定和實施了《生物質條例》和《可再生能源法》,至今德國從沼氣的製造利用、技術研發,到資金支援等都形成完整的辦法。

  把農作物秸稈當作資源進行開發利用,具有重大經濟和社會生態意義。首先是,促進農作物秸稈資源化。使過去的“廢物”變成了社會需要的生物質能源,以及優質有機肥料等;其次是,促進發展生物質能源。以秸稈做原料生産的生物質能源,可替代部分化石能源,從而有效減輕污染,促進生態農業發展;再次是,促進發展農業迴圈經濟。通過綜合化開發利用農作物秸稈,拓展農業功能,提高農業效益和農業可持續發展。

  秸稈還有其他多項有價值的用途,像用作有機肥料和種植草菇等。最簡單的方法是,把作物秸稈在田野上粉碎掩埋充作有機肥料,可有效增加土壤的有機質。最家常的方法是把農作物秸稈和生産沼氣結合,既可獲得大量燃氣,而沼液和沼渣又是優質有機肥料。這種肥料,既富含農作物生長所需要的氮、磷、鉀等元素,又含有以有機形態存在的硫、鈣、鎂、鋅等微量元素,具有化肥所沒有的益處:不偏肥,不缺素;效力長,效果好;改良土壤,利用率高;降低生産成本,增産又增效。與化肥相比,在同樣産量下,可減少肥料使用量30%—40%,每畝投入可減少20—50元。此外,以秸稈覆蓋果園、油茶林等,也是其重要用途。對果園、油茶林連續覆蓋3—5年,不僅可有效防止水土流失,而且還可增加土壤的有機質含量,增産效果也很明顯。

  我國是農業大國,也是林業大國,包括秸稈在內的生物質能資源量十分龐大,具有開發利用的良好條件

  我國擁有各種農産品加工廢棄物在2億噸以上。農作物秸稈變廢為寶,將産生巨大的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可有力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有效增加農民收入;可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保護環境,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可促進調整能源結構、緩解能源資源矛盾。可見,農作物秸稈的能源價值更高。如果只利用農業籽實而拋棄作物秸稈,那麼只是開發利用農産品的部分價值,而其餘部分的價值就被白白浪費了。我國必須把開發利用農作物秸稈置於“大資源”戰略地位,把過去當作廢棄物焚燒的秸稈,變成具有多種用途的資源和財富來源。

  農作物秸稈量大面廣、分佈在農村,充分開發利用對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和農業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對此,應制定明確的促進包括農作物秸稈在內的生物質能開發利用的政策和措施。目前應著力抓好以下要點:其一,積極研發秸稈利用的設備和推廣利用技術。像農作物秸稈固體顆粒成型技術和設備,生物質燃燒鍋爐技術和設備都已成熟,我國應該加大對生物質固體顆粒技術的支援力度,使其在全國廣大地區推廣應用。其二,積極研發以農作物秸稈和林業副産物為燃料的小型熱電聯産發電技術設備。一般是區域性供電的中小型設施,一個秸稈發電廠的燃料收集半徑確定在適宜的範圍內,以避免燃料供應不足和運輸成本提高。根據國外經驗,在秸稈電廠的成本中,燃料價格所佔比重不超過50%。農作物秸稈發電,是開發新型清潔能源和發展生態農業的事業,政府應該提供金融、稅收支援。其三,要制定適當的措施,積極支援農村經紀人或專業合作社,蒐集和經營作物秸稈,使他們和農民群眾從銷售秸稈中得到合理的經濟收入,以提高其積極性,從而最大限度地蒐集、儲存和利用農作物秸稈。其四,要把農作物秸稈開發利用的科研及其實用技術置於重要位置,特別是對急需的秸稈蒐集設備、粉碎儲存技術、發電技術設備以及利用秸稈生産燃料乙醇技術,加大科研資金的投入。

  開發利用量大面廣的農作物秸稈,是一項關係到生態建設和農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的新興産業。只要政策法規到位,必然有助於實現從思想觀念到農業發展方式的深刻轉變,過去被拋棄或僅是粗放利用的農作物秸稈,就會“變廢為寶”資源化,加工方式工業化,開發利用迴圈化,經營供給市場化;有效促進農民小康化、農業發展持續化和農村環境優美化。

  (作者為國家糧食局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我國秸稈利用掃描(連結)

  我國是農業大國,農作物秸稈産量大、分佈廣、種類多,農業連年豐收,農作物秸稈産生量逐年增多,秸稈隨意拋棄、焚燒現象嚴重,帶來一系列環境問題。

  據統計,2010年全國秸稈理論資源量為8.4億噸,可收集資源量約為7億噸。2010年,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70.6%,利用量約5億噸。其中,作為飼料使用量約2.18億噸,佔31.9%;作為肥料使用量約1.07億噸(不含根茬還田,根茬還田量約1.58億噸),佔15.6%;作為種植食用菌基料量約0.18億噸,佔2.6%;作為人造板、造紙等工業原料量約0.18億噸,佔2.6%;作為燃料使用量(含農戶傳統炊事取暖、秸稈新型能源化利用)約1.22億噸,佔17.8%,秸稈綜合利用取得明顯成效。

  (牛瑞飛整理)

[責任編輯: 楊麗]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