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滬指盤中跌破3100點,誰當護盤急先鋒?有券商有銀行,但是卻有一個詭異的現象,那就是,第一創業和中國銀河大跌!江陰銀行和張家港行,都以跌停收盤。
很簡單,他們都有一個共同標簽,次新股!
而第一創業還有一個更重要的標簽。那就是它將在5月11日迎來小非解禁,解禁市值高達217.37億元,要知道第一創業的流通市值才48.57億。
而對於全市場來説,A股2016年以來共計上市了409隻新股,累計IPO募資規模只有2426.32億元,但這些個股未來三年將陸續解禁1135.16億股,以目前股價估算,待解禁市值合計達到2.84萬億元。
市場充斥著各種“第一創業”。
次新股今日再次擔當了砸盤先鋒,次新股指數今日全天下跌3.3%,5月以來累計跌幅達7.35%。如果從3月22日的高點起算,次新股指在一個半月時間裏甚至累計下跌了25.2%——沒錯,這是指數跌幅,不是個股。
次新股對市場的最大衝擊是什麼?不是那區區一兩千億元的IPO融資規模,也不僅是持續透支的高估值激情,而是每一隻新股都拖著的限售股市值“尾巴”,只要時間一到,這些數以萬億元計的市值遲早將結束解禁期、陸續推向市場。
值得一提的是,5月份是今年遭遇的第一個解禁小高峰,本月共計將解禁12.5億股,解禁市值達到305.37億元,而下一個高峰將在今年8月。
第一創業和中國銀河被拋棄的真相
在A股老股民心目中,銀行股和券商股是觀察盤面走勢的重點標的,也往往是維穩力量重視的板塊。在今天尾盤行情中,這兩個板塊再度出手穩定行情,集體尾盤拉升,但有個例外:次新股中的銀行證券不在此列!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我們先來看下今天尾盤的維穩力量們。
在今天午後的維穩行情中,興業證券尾盤直接從從跌1.25%拉升到漲1.34%。
與之相似,東吳證券也在最後一個小時開始拉升,從最多下跌1.97%,拉升至上漲0.8%,而千億元規模的招商證券也照樣從綠盤拉到上漲0.63%。
但是,有兩個券商股尾盤是不拉的,不但不被拉升,還要在尾盤再踩上一腳,那就是次新股中的第一創業和中國銀河,其中第一創業全天下跌9.17%,差點沒打跌停,中國銀河的跌幅也超過4%——難道這兩隻是假的券商股?
同樣作為市場的重要穩定力量,銀行股板塊也在尾盤中集體“翹尾”,但銀行股中的次新股江陰銀行和張家港行,今天直接以跌停收盤。
42隻次新股年內跌幅超30%
在經歷了此前的瘋狂上漲行情後,次新股板塊不但開始熄火,還轉身成為砸盤的最重要力量之一。
據券商中國記者統計,次新股指數今日全天下跌3.3%,5月以來累計跌幅達到7.35%,今年以來的累計跌幅達到17.62%,如果以3月22日的區間高點計算,次新股指數在一個半月時間裏下跌了25.2%。
據統計,截至今日,上市不足一年的個股共有370隻個股,其中有307隻今日股價下跌,佔比達到83%。同時,這些下跌個股中有92隻跌幅超過5%,35隻跌幅超過7%,今飛凱達、張家港行、匯金通、樂心醫療、江陰銀行、徠木股份、聯泰環保和三祥新材等8隻次新股,今日更是以跌停板收盤。
誰是跌得最慘的次新股?
從今年4月以來,能科股份和超訊通信的累計跌幅均超過50%,跌幅分別達到53.49%和52.35%,股價直接腰斬,成為4月以來的最慘次新股,而這只不過是過了一個多月時間。同時,4月以來,上海天洋、張家港行和皮阿諾的跌幅也超過40%,分別達到44.74%、 44.14%、和43.85%。
不過,下跌速度最快的可能還要數江陰銀行和三星新材,這兩隻次新股在5月份共計跌去超過30%,跌幅分別達到31.82%和30.36%,而5月份只過去了5個交易日而已。與之類似,誠意藥業、威星智慧和元祖股份的下跌速度也讓人很是在意,5月份中分別跌去了27.72%、22.94%和20.04%。
2.84萬億元限售股待解禁
在帶來全民狂歡和舊股東財富盛宴的同時,次新股也在不斷消磨市場的高估值熱情,以及帶來未來持續解禁的萬億元規模限售股,其中有2.84萬億元市值將在未來3年間陸續解禁。
據券商中國記者統計,A股2016年以來共計上市了409隻新股,累計IPO募資規模只有2426.32億元,但這些個股未來三年將陸續解禁1135.16億股,以目前股價估算,待解禁市值合計達到2.84萬億元。
就月度數據來看,本輪新股限售股解禁的第一個小高峰就發生在5月,共計將解禁12.5億股,解禁市值達到305.37億元,下一波解禁高峰會出現在今年8月,解禁市值估計達到571.59億元,之後將在2017年11月、12月和2018年1月等3個月份迎來500億市值以上的限售股解禁窗口。
值得留意的是,由於2016年上市的新股大非普遍要限售3年,因此真正的限售股解禁高峰將從2019年8月開始,持續多個月份的解禁市值都將超過千億規模。
需要説明的是,新股限售股解禁未必會帶來大規模的減持浪潮,畢竟,這一方面取決於股東對公司股票的認可程度,也同時取決於當時市場的整體估值水準。
就算遠的可以不看,近的也必須直面。數據顯示,本月將有13隻新股進入解禁期,其中減持市值最高的是在2016年5月11日上市的第一創業,它將在今年5月11日(本週四)解禁9.8億股,解禁市值達到217.37億元,而第一創業目前的流通市值不超過50億元。
此外,同樣在本月解禁市值較高的個股還包括,金冠電氣、恒泰實達和百利科技,它們將在本月分別解禁市值16.01億元、13.48億元和10.92億元
次新股已經步入減持窗口
次新股解禁後將帶來萬億規模的新流通股市值,這也成為未來潛在的減持力量之一——這似乎聽起來很遙遠,但事實是,次新股已經陸續出現重要股東的減持記錄,也有公司股東一進入解禁期就籌劃減持。
據券商中國記者統計,去年以來上市的58隻次新股已經出現了重要股東增減持記錄(多為高管親屬),其中有28隻次新股出現減持操作,合計凈減持市值5.87億元,其中司太立、高科石化和海順新材的減持市值分別達到1.88億元、1.08億元和0.79億元。
作為2016年首只上市新股,高科石化于216年1月6日正式上市,在跨越一年後部分股權已經解禁,部分持股5%以上的股東快速地開啟了減持行動。
公告顯示,高科石化是在2017年1月6日後部分股權進入解禁期。解禁一週左右,高科石化股東朱炳祥、陳國榮、王招明、許志堅等4人即聯合發佈減持計劃公告,計劃在6個月內,合計減持不超過784.35萬股,擬減持股份佔公司總股本不超過8.802%,減持價格不低於發行價8.5元。
下表為高科石化的重要股東增減持表格,其中,陳國榮和王招明均為公司高科石化公司董事。
與之類似,司太立部分股權從2017年3月9日開始解禁,解禁後公司的第三大股東朗生投資即和其一致行動人就在3月15日實施了減持,合計減持股數417.5萬股,累計減持市值超過1.8億元。
[責任編輯:郭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