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銀行收縮同業“戰線”
部分小銀行流動性壓力凸顯
“以前同行之間都會攀比同業業務的增速,所以我們壓力很大。但現在監管部門的排查力度這麼大,各家銀行都在收縮‘戰線’,我們行也不能例外。”就職于一股份制銀行廣州分行投行部的王旭(化名)如是表示,而類似的情況在最近一個月的銀行同業“朋友圈”很普遍。
業內人士坦言,此番金融去杠桿力度空前,尤其是銀行同業已進入實質去杠桿階段。目前多數銀行都主動收縮同業業務“戰線”,個別銀行同業業務甚至停擺。
專家和券商分析人士表示,銀行同業業務中,近年來呈現爆髮式增長的“同業存單”最受爭議。觀察最新披露的各家上市銀行年報不難發現,以城商行為代表的中小銀行對同業存單的依賴度較高,對監管收緊相對也更為擔憂。預計在5月償還高峰的時點下,部分小銀行的流動性壓力將進一步凸顯。
劍指通道類同業業務
“我們感覺通道類的同業業務基本是不能做了,之前有很多通道去做委託貸款或者出表,現在監管部門的現場檢查重點就盯著這些。”王旭就職的這家銀行曾被稱作“同業之王”,或許正因如此,他和同事的感受比其他同行要強烈得多。
據了解,銀監會正在開展的“三套利”專項檢查明確嚴查同業“空轉”,包括是否存在通過同業存放、賣出回購等方式吸收同業資金,對接投資理財産品、資管計劃等,放大杠桿、賺取利差的現象;是否存在通過同業投資等渠道充當他行資金管理“通道”等。
王旭坦言,同業“空轉”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是業內的潛規則,一方面是為了做大銀行的資産規模;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博取更多收益。“實體經濟領域最近幾年不太景氣,因此銀行同業之間通過一些操作,將資金投進債券市場或者打新,當然也有部分資金投進了一些收益率較高的信貸領域,比如房地産。”
王旭説,“由於監管從嚴,總行對於各個地方分行的同業業務額度卡得很死。前幾天我們有一筆票據業務報給分行,分行直接告訴我沒額度了,讓去找總行。”
一家國有大行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多數銀行也在觀望此番去杠桿的“力度”。“類似的風險檢查以往也有,但是力度肯定不及此次。比如對於同業理財業務要求穿透,要求看你的底層資産清單,有些銀行能做一份非常完美的‘假清單’去應付現場檢查。但現在能不能應付過去,還真不好説了。”
同業資産規模料大幅收縮
券商分析人士指出,最近幾年,大力發展同業業務成為不少中小銀行快速擴張的“捷徑”,其中尤以城商行、農商行等為甚。
今年以來,銀監系統針對同業業務的違規操作開出多張“罰單”,其中尤以城商行、農商行為甚。券商分析人士認為,監管從嚴、從緊,意味著“同業為王”時代的終結,預計今年的同業資産規模將大幅收縮。
華創債券分析團隊指出,整體來看,今年勢必成為銀行體系的監管大年,過去兩年內快速發展的同業鏈條將面臨嚴格監管,無論是在負債端還是資産端都將出臺針對性的監管要求。
中銀國際分析人士指出,從上市銀行公佈的今年一季度資産負債表(剔除四大行)來看,同業投資業務在前期快速增長後,出現一定幅度下行。
聯訊證券董事總經理、首席宏觀研究員李奇霖認為,目前有銀行開始壓縮新增非標規模,這本身是打擊同業套利的結果。在嚴禁銀行發同業存單進行套利的背景下,銀行的同業負債規模會受到控制,銀行表內的資金會減少,進而使得銀行配非標的資金也會減少,同時,在套利鏈條上,非銀行機構配非標也會受影響。
“整個同業、投資鏈條都將收縮,同業負債、投資兩端會同時進行。”王旭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目前他所在的銀行對於同業業務的資産負債比考核相當嚴格,要求在90%左右,“也就是説你要有90的資産,才能支撐100的負債。”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劉健指出,同業負債、資産規模同步放緩是大勢所趨,尤其是同業資産在銀行資産負債表中的佔比將進一步下降。過度依賴同業業務的銀行必須及早扭轉思路、調整經營策略。對於中小銀行而言,可以注重零售業務的轉型。從年報數據看,零售業務發展較快的銀行,息差壓力對其影響就比較小。另外,還需摒棄規模情節、速度情節,提升資産風險定價的能力。從歐美國家經驗來看,專注于核心業務的銀行,在利率上行階段受到衝擊最小,而不是一味去做自營投資、發展高風險的重資産業務。
部分銀行流動性壓力凸顯
對於王旭來説,同業業務的收縮或許只是“日子難過”一點,而還有一些人可能就是在“生死邊緣”徘徊。
華南地區一城商行人士坦言,“這對於部分依賴同業存單來調配流動性的小銀行來説,無疑是個‘致命打擊’。有些銀行是要發新存單還錢的,如果不讓繼續發了就會出問題。預計5月份的償還高峰下,部分小銀行的流動性壓力將進一步凸顯。”
券商分析人士表示,監管部門對同業存單的態度已然生變:銀行通過大量發行同業存單,甚至通過同業存單互換等方式來進行同業理財投資、委外投資、債市投資的情況將被嚴查。不難預計,同業存單接下來的發行規模將下滑。另一方面,隨著發行成本的上升,個別銀行可能面臨“發不起”的僵局,進一步加劇流動性壓力。
近日有報道稱,已有上市股份制銀行人士透露,該行面臨著較大的存款壓力,為了符合不用同業資金放貸款的監管要求,該行明確只要存款不增長,就不投放貸款,以防出現流動性風險。
招商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謝亞軒預計,5月流動性可能依然偏緊。一方面,經濟向好撐腰監管趨嚴,央行維持資金面緊平衡的態度看不到鬆動的理由。另一方面,同業資産端和負債端收縮的壓力持續存在,同業“去杠桿”的進程才剛剛開始。
[責任編輯:郭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