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金融

銀行一線崗位大量被外包 儲戶調侃:我可能來了假銀行

2017年05月02日 09:00:21  來源:中國經濟網—《證券日報》
字號:    

  你很難想像,自己在銀行辦理業務的過程中,或許並未與銀行的正式員工真正接觸,儘管僅僅是上市銀行的員工總數去年年底就接近222萬人。

  “我可能來到了一家假銀行”,儲戶L女士調侃稱,“在大廳等候時,聽説不僅很多網點大堂經理是外包制員工,一些櫃員也不是銀行的正式員工,頓時覺得心裏有些忐忑”。在《證券日報》記者隨後的採訪中,上述儲戶的説法得到了部分銀行業人士的確認——派遣制或外包制員工在銀行業並不罕見。

  本報記者注意到,一家自稱已經向8家以上銀行提供外包服務業務的金融外包服務公司被裝入了一家上市公司的資産中(全資控股子公司)。該外包公司在一則招聘啟事中自稱員工總數超過15000人,這一數字超過了所有的區域性上市銀行,而上述員工中的絕大部分都是外包公司替用工銀行“代持”的。

  外包和派遣制崗位

  “包打天下”

  當你來到銀行辦理業務,迎接你的大堂經理可能來自於跟銀行合作的勞務派遣公司,而幫你挑選理財産品的理財經理則可能是剛剛簽訂試用合同的準員工,微笑服務的櫃員可能業餘時間正在準備考試並期望由派遣制向合同制轉制,而你離開時經常會下意識看一下的頭戴鋼盔的保安的勞動關係一直屬於某家金融保安公司。即便你選擇使用自助機具,這些設備的清機加鈔處理、維修、遠端值守服務也很可能是外包公司一力承擔的。

  此外,大街上攔住你辦信用卡的所謂銀行員工其實可能是外包公司的職員,電話裏聲音甜美的客服人員中的絕大多數與銀行並沒有直接的勞動合同,你看不見的銀行IT系統也是由第三方外包並維護的,甚至於來你的創業空間聯絡小微企業貸款的青年,還在期盼通過簽訂幾個大單實現身份的轉換。如果很不幸你信用卡逾期不還,向你催收的很可能也是銀行雇來的“臨時工”以及“臨時公司”。

  如果你選擇在網路上尋找銀行的工作機會,很多的客服崗位都來自於“**資訊科技公司”或者是“**人力資源公司”,這些公司不是用人方但卻是勞動合同或勞務合同上的甲方。

  “基本上你在銀行接觸到的人都可能是外包制或派遣制的”,一位網友表示,一位就職於人力資源公司的朋友曾對其爆料。

  雖然上述描述較為極端,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銀行的大量一線崗位都存在外包或派遣制員工的現象。

  上市銀行單個網點

  每人平均員工約26人

  上市銀行雖然員工數量龐大,但是分配到每個網點後,人手就有些不足了。

  據《證券日報》記者統計,截至去年年底,25家上市銀行的員工總數合計為221.8萬人,與2015年年底的221.02萬人相比基本持平。不過,目前上市銀行境內的分支機構合計數量已經達到7.2萬個,按照221.8萬人計算,每個具有單獨機構代碼的網點對應的員工人數約為31人,如果剔除人員佔比在10%-15%的總行層級的影響,普通網點平均對應的員工數量為26人左右。此外,《證券日報》記者根據四大行2016年年報驗證發現,四大行境內機構的平均人員為20人至26人左右。

  “正式員工一般包括一位支行長、數位支行副行長、技術團隊、財務人員、結算人員、信用控制人員、對公和零售的相關業務人員、客服人員等”,一位國有銀行支行副行長曾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這其中的客服人員的用工形式通常最複雜,有正式員工、合同制、派遣制和外包制等多種形式”。

  此外,本報記者注意到,銀行還存在大量低門檻的用工需求,例如數據錄入、文件傳遞等等,這些崗位也是外包的主力。

  外包公司員工逾萬人

  超過近半數上市銀行

  所謂的銀行業務外包,是指銀行將原本應由自身處理的一般性業務或者服務的輔助環節交給外部專業公司和服務商完成,以便降低銀行經營管理成本,將自身核心能力集中關注于體現銀行競爭優勢的知識密集型活動。

  《證券日報》記者輾轉多個社交群,發現了一家自稱中國金融外包服務第一品牌的公司。該公司官網資訊顯示,“在前臺,公司幫助銀行提升網點服務品質、改善銀行客戶體驗、實現行銷目標;在中臺,公司通過ATM整體外包、網格化服務等模式幫助銀行實現網點管理和運營;在後臺,公司幫助銀行建設大型集中處理中心和作業中心”。此外,該公司自稱為包括多家國有大行在內的8家以上用戶服務。

  本報記者利用搜索引擎查詢招聘資訊發現,該公司目前在推崗位還另外包括了上述8家銀行名單之外的多家中小銀行。該公司在一則招聘啟事中強調,公司年産值近6億元,資産2800多萬元,員工超過了1.5萬人。其中,僅員工這一項數字就超過了所有區域性上市銀行(共計12家)。

  該外包公司對於産值的描述或許有些誇張,但並非空穴來風,因為其已經是某上市公司的全資子公司。上市公司年報顯示,該外包公司2016年收入40331.56萬元,比2015年同期上升8.20%,實現利潤-992764元,比2015年同期下降125%,主要原因係公司2016年外包的人力成本增加所致。而人力成本的增加也恰恰説明瞭外包公司業務擴展之快。

  與之相呼應的是,記者搜尋到了一個社交群體,其成員正是上述外包公司派駐到某較大規模城商行的35名員工。

  “外包公司並不會直接進行招聘,面試一般都是銀行直接進行,等到銀行確認用工後,外包公司會跟進完成用工手續”,一位人力資源公司負責人向《證券日報》記者介紹稱。

  用戶擔心銀行

  推卸管理責任

  “外包制最大的好處就是降低成本”,某上市銀行高層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應該説,外包制與我國商業銀行“親密接觸”的時間並不長,過去一直是勞務派遣制包打天下。但隨著現在派遣制同工同酬以及只能定位於“三性”的要求,銀行不得不轉向其他方式控製成本,勞務派遣員工的數量和佔比近年來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部分國有大行的勞務派遣制員工已經由數萬人降至數百人。

  法律界人士告訴記者,“勞務派遣是勞務派遣機構與派遣員工簽訂勞動合同,勞動合同關係存在於勞務派遣機構與派遣員工之間,但勞動力給付的事實則發生於派遣員工與實際用工單位之間,是種招聘和用人相分離的用工模式,受《勞動法》及《勞動合同法》等相關法律的調整。業務外包是種業務合作關係,發包企業與承包企業簽訂業務合作合同,由承包企業獨立完成所承包業務,合作針對的是業務。承包企業自行安排人員,開展業務,對人員發放工資。因而業務外包關係是受《民法通則》和《合同法》調整。對於儲戶而言,業務外包的風險在於資訊和資金安全”。

  《證券日報》記者曾在某QQ群多次接收到求購銀行用戶資訊的資訊,每條大概報價0.25元。記者嘗試與買家溝通,但買家比較謹慎,僅表示,“銀行的員工或者在銀行服務的其他人員手中都可能有大量的此類資訊”,但是“膽小的就別來交易了”。

  儲戶對於銀行往往有著天然的信賴,並不會主動區分(更多時候也確實很難區分)正式員工還是外包工,因此其知情權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損害。“正式員工的違規行為的定性相對簡單,而非正式員工如果侵害儲戶的資訊安全和資金安全,銀行是否會以‘臨時工’為由推卸責任是儲戶最為關注的”,上述法律界人士表示。

  此外,本報記者注意到,一些被動選擇為外包員工身份的銀行從業者也對於在工作中受到的差別待遇(包括薪酬、福利、晉陞機會、可選崗位甚至是人際關係方面)表示了憤慨或無奈。部分“外包工”表示,“學得一技之長後就會離職”,長此以往,這對於銀行的人才培養顯然也是不利的。

[責任編輯:郭曉康]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