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公募也更需反思,發行新基金應慎之又慎,不能一味地迎合以及追逐熱點。
進入2月份,今年首只擬清盤的基金髮佈公告召開持有人大會商談清盤議案。隨著基金清盤的常態化,一方面應理性待之,此外公募也更需反思,發行新基金應慎之又慎,不能一味地迎合以及追逐熱點。
首只擬清盤基金
今日晚間,國聯安發佈公告稱,鋻於目前市場環境的變化,為維護基金份額持有人利益,決定召開基金份額持有人大會,審議《關於終止國聯安中證股債動態策略指數證券投資基金基金合同有關事項的議案》。
國聯安中證股債動態策略指數證券投資基金于2013 年 6 月 26 日成立。截止去年年末,該基金的規模為300萬元。自2015年1季度末開始,這只基金的規模均在1000萬元以下。而基金連續60個工作日的規模少於5000萬將被迫清盤。
國聯安告訴記者,該基金目標是緊密跟蹤標的指數--中證股債動態合成期權策略指數表現,追求跟蹤偏離度和跟蹤誤差的最小化,力爭使基金凈值增長率與業績比較基準之間的日均跟蹤偏離度的絕對值不超過0.5%,年化跟蹤誤差不超過6%。由於目前該基金規模較小,再考慮到本基金的指數許可使用基點費及其他運作成本,不利於本基金指數跟蹤策略的實施。
此外,相關人士表示,規模較小基金的固定費用對持有人利益有較明顯的侵蝕。對於基金公司來説,迷你基金由於本身規模較小,投資運作管理也有較大的難度。在這種情況下,及時對其進行清盤,是一種理性和對投資者負責任的行為,有利於保護持有人的利益。
隨著多只公募基金主動清盤,基金公司不必再勉強維持瀕臨清盤基金的運作。業內人士表示,公募行業正在往更加健康的方向發展。
清盤常態化下的反思
Wind數據顯示,自2011年11月首只公募基金清盤以來,市場上共有56隻基金選擇清盤。其中,2015年清盤33隻,2016年清盤18 只。其中,在2014年、2015年的清盤基金中,多數是短期理財基金;2016年,清盤的多是行業分級基金,以及年末清盤的的保本基金。
從歷年清盤的動向可以發現,這些清盤的基金曾經在一段時間裏,被市場瘋狂熱捧,不久後又歸於沉寂。
例如短期理財基金, 2012年,1個月期限以內的銀行理財産品被叫停,市面上缺乏低風險、高收益的風險管理工具和現金管理工具,多家公募順勢發行,熱度一時兩無。
然而隨著“寶寶類”基金的出現,這類産品相形見絀,被大量贖回。
分級基金在2015年牛市時的發行達到頂峰,然而隨著指數的大幅走低,這種帶著杠桿的分級基金下跌幅度遠超指數,不少投資者損失慘重。分級基金成于牛市,敗于大跌,規模驟減。
去年,受2015年市場大跌的影響,帶“保本”字樣的基金備受歡迎,基金公司紛紛搶發,但是保本基金到期是需要保證本金的安全,對於基金公司而言,背後著較大的風險。隨即,監管層開始收緊,之後,市場上再無“保本基金”,現存的保本基金到期後只能選擇轉型或者清盤。
從三種類型基金的清盤可以看出,不少公募基金在發行基金之時,缺乏風險意識和責任意識,一味地追求規模,迎合市場,而後要麼選擇隱忍,或者清盤,希望公募在發行公募産品時應謹慎對待。不過需要提醒的是,基金提出清盤時,保護持有人權益尤為重要。
[責任編輯:郭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