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海證券“離職員工私刻公章”風波升級,被捲入的代持債券機構超過20家,雙方就“誰來對浮虧債券兜底”發生了爭執。12月18日,國海證券發佈第三則澄清公告,表示司法鑒定結果已出爐,確認相關涉事協議中的章就是“蘿蔔章”。市場人士直言,這場史無前例的假章門事件或令債市出現信任裂痕,這才是市場最大的危機。
國海證券三度澄清
12月18日,國海證券發佈停牌事項進展公告稱,自12月15日停牌以來,國海證券就對“國海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印章被偽造的事件採取了一系列應對措施。根據司法鑒定機構出具的鑒定結果顯示,相關涉事協議中加蓋的“國海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印章與國海證券在公安機關備案的印章不符。公安機關已對公司被偽造印章案件立案。
這是自停牌以來,國海證券發佈的第三則澄清公告。12月14日,市場傳出消息稱,“國海證券一債券團隊負責人張楊失聯,他以‘蘿蔔章’冒用國海證券名義進行交易,令廊坊銀行代持的100億元債券出現虧損”。廊坊銀行當晚緊急回應稱,與國海證券無業務往來,且該行債券業務一直遵循合法合規運營的原則,所有業務運營正常,並不存在傳言中的虧損。廊坊銀行新聞發言人費軼明對北京商報記者進一步表示,有關監管部門已經介入調查,認可了廊坊銀行的彙報材料,並認可其與國海證券此事無關。
國海證券發佈于12月15日的第一則回應間接證實了傳聞中的前半部分資訊。根據國海證券公告,公司債券團隊原負責人張楊、郭亮所涉業務相關協議中加蓋的“國海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印章與公司在公安機關備案的印章不符,純屬偽造;二人目前均已離職,郭亮已主動到公安機關投案。也就是説,國海證券證實了曾有債券負責人進行了違規操作。
至於“受害者”是誰,市場隨後曝出的消息牽出了更長的一串名單。12月15日,國海證券召集20多家機構人士在其北京分公司所在地騰達大廈召開了債券處理會議,這些機構都代持了國海證券的債券,規模可能超過200億元,浮虧超過7億元。名單中,廊坊銀行並不在列。
對此,國海證券在12月15日深夜再次發佈“嚴正聲明”稱,公司各項業務不存在相關不實傳聞中描述的違規債券交易行為。
“蘿蔔章”坑壞20余家機構
然而,事件並未因此平息。12月17日-18日,一份名為“關於國海證券相關債券違約處理的商討會會議紀要”流出並持續發酵。內容顯示,包括聯儲證券、五礦證券、聯訊證券、華福證券、南昌農商行等在內的多家機構,對國海證券給出的“涉事員工已離職”説法並不接受,大家擔心國海證券是把鍋甩給了“前員工”和“蘿蔔章”,這樣一來,代持機構手中代持債券的浮虧就要自己補。雙方在會議上的對話很有火藥味,最終也沒有得出解決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當天的商討會可以稱得上是一場“持久戰”,會議從上午一直開到晚上,分了三場。從一開始,眾多機構就對張楊在交易時候的身份問題進行問詢,質疑在交易時,張楊的離職手續是否已經辦完,是否仍然代表國海證券,代持協議上的章是否真實,國海證券是否需要承擔浮虧。
部分參會機構人員在會上透露,他們也被當地證監局進行了問詢。到了晚上,國海證券高管從證監會回來參與到協商會中。會議紀要顯示,與會高管包括總裁項春生、常務副總裁胡德忠、副總裁盧凱、董事會秘書劉峻、投資總監陳列江等。項春生在回應機構提問時表示,內部也在做核查,希望各位回去以後能把相關的材料整理一下,配合起來共同分析。將在7天之內拜會各機構高層領導,“只能快不能慢”。對於這份流傳的會議紀要,國海證券總辦的相關負責人在12月18日接受北京商報記者的採訪時表示,由於紀要不是從國海證券方面流出的,因此不能對其中細節進行確認。但這也意味著,國海證券側面證實了召開債券處理會的傳言。
誰來兜底?
追溯此次事件的起因,還要説到市場緊張的流動性導致的債市暴跌。一位券商業人士表示,央行貨幣政策從下半年開始轉為鎖短放長,近期主動收縮流動性,同時疊加年底資金緊張、美元加息等因素,使得市場流動性預期發生較大改變,債市劇烈調整,部分債券出現浮虧。早在2012年,最高院曾公報過一起“因員工私刻印章簽約致他人受損,由公司承擔責任”的案例,對於國海證券此次事件,上海明倫律師事務所律師王智斌認為,這件事要分兩種情況來看。一是如果確為員工偽造的印章,且員工本身在公司中已有一定的認知身份,經常代表公司對外出具合同,那麼對第三方來説,即便這個公章是偽造的,他也有合理理由相信合同簽署方就是國海證券。二是如果這個員工是臨時工或者是剛入職,以前沒有代表過公司簽署過任何協議,合同相對方也是和該員工第一次接觸,那麼合同有可能是無效的,國海也是受害方,是被員工個人騙了,與公司可能沒有太多直接關係。賈叢叢/製表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