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京津唐及環渤海  > 正文

“一路之隔兩個世界”呼喚戶籍改革

2014-08-12 09:34 來源:長沙晚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在京津冀協同發展啟動之際,記者近日以蘧家磨村和鄭家磨村作為樣本,揭開兩個村莊因地處不同的行政疆界所造成的種種差距。河北省淶水縣蘧家磨村,隔一條馬路,就是北京。路東的房山區鄭家磨村,是村民們艷羨的對象。“這邊飲水靠打井,那邊自來水通到戶;這邊護林補貼一畝300元,那邊3500元;這邊每月養老金55元,那邊350元……”一路之隔,恍若兩個世界。(8月11日《北京青年報》)

  此情此景,讓筆者不由得想起一則報道,説的是,外地女子王某為落戶北京與精神病人小張結婚。小張的監護人發現此事後起訴到法院,法院宣判婚姻無效。王某“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與精神病人結婚套取北京戶口,結果雞飛蛋打,讓人一聲嘆息。兩個相鄰的都叫做“磨”的村莊,風土人情、文化習俗並無二致,北京房山鄭家磨村的養老金幾乎是河北淶水蘧家磨村的7倍。北京戶口含金量如此之高,王某鋌而走險與精神病人結婚,其動機不難理解。

  事實上,不同地域民眾的福利差別遠不止于自來水、護林補貼、養老金這幾項。比如,儘管各地都出臺了住房保障政策,但不少外來人員被排除在住房保障政策之外。在北京這樣的特大城市,是否享有保障房待遇,其經濟附加值差異動輒上百萬元,幾乎是勞動者一輩子的收入。又如,不同城市戶口的教育附加值差異也十分懸殊。

  英國法學家梅因認為:“所有進步的社會運動,都是從身份到契約的運動。”在“契約社會”裏,人們推崇的是競爭,不講身份,人人平等,通過自由訂約去設定自己的權利和義務,謀求自己的發展,主宰自己的命運和前途。中國的戶籍體制改革進程,正是這樣一種從身份到契約的社會轉型。

  前不久,國務院公佈了《關於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要求建立城鄉統一的戶口登記制度,取消農業戶口與非農業戶口性質區分。但是,這只是在同一地域範圍內消除城鄉戶籍差別,不同地域戶口附加值仍然差異較大。因此,戶籍改革的關鍵是要剝離戶籍的附加福利,賦予不同戶籍性質、不同地域人員以平等權利,而不能僅止于給戶口本換顏色,在小範圍內消除戶籍差別。

  總之,統一登記居民戶口不難,難的是改變戶籍的福利差異,對不同地域的人平等賦權。只有把每個公民都納入統一的權利保障視野,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地域差別的鴻溝才能得到很大程度上的彌補,經濟一體化才會加速,蘧家磨村村民也不會如此羨慕鄭家磨村的好福利。(葉祝頤)

[責任編輯: 陳桐]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