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財經北京5月28日消息 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經濟之聲、央廣網主辦的《大國大時代:中國經濟報告會》——《五月談:京津冀一體化,誰的“一畝三分地”》今天下午舉行,北京市政協委員、經濟學者馬光遠對時下火熱的“京津冀一體化”概念大潑冷水,他呼籲,京津冀一體化不能以犧牲河北的利益為代價。
馬光遠指出,在過去多年京津冀三地的發展過程中,河北一直在北京經濟發展過程中扮演服務者的角色,這種不合理的情況需要馬上改變。
馬光遠表示,目前京津一體化的普遍做法是將北京淘汰的産業遷移到河北,以解決北京人口擁擠、水資源緊缺和污染問題,這樣的京津冀一體化是違背這一規劃的設計初衷的。
以下是馬光遠先生的發言實錄:
剛才張老師做的報告讓我覺得受益匪淺。這是一個非常大的主題,我事實上對這麼大的主題特別是上升到所謂的國家戰略的東西,我是沒有信心去談的。但對這個話題,這麼多年以來因為一直在北京生活,每一個人都在思考,每一個人都在想。我們今天的説法是京津冀一體化,事實上對於一體化這三個字我一直是非常謹慎的。
2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座談的時候談到要把京津冀的發展提升到國家戰略層面的時候,我看了一下新華社的通稿談到一體化的地方只有一個,對於京津冀本身怎麼發展,談的最多的叫協同發展。那麼為什麼我講我不敢談一體化,因為北京、天津、河北這三個地方差距太大了。北京高高在上,天津也很牛,但是河北的發展相對於北京、天津而言非常落後。當然河北最落後的表現是什麼?就是河北作為緊靠著首都,緊靠著兩個直轄市的這麼一個省,它的貧困人口在全國佔的比重和全國國家級貧困縣的數量都是非常嚇人的。河北現在有全國貧困縣39個,河北的張家口準備跟北京一起申辦冬奧會,張家口的全國級的貧困縣就有10個。我們大家都知道在北京的周邊有一個帶,不是一個什麼好帶,而是國家級貧困帶,那麼這麼一個貧困帶究竟是怎麼形成的?我們不知道。但是這個貧困帶本身截然把北京、河北、天津分成兩個世界。一個是“歐洲”,一個是“非洲”。這麼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怎麼突然提起要搞一體化的問題,我感覺無論就現實而言還是邏輯而言,都是講不通的。所以我寧可更多地用京津冀協同發展來描述。在這個地方畫一個圈叫什麼什麼圈,在那個地方畫一個圈叫什麼什麼圈,我們今天又在這個地方畫了一個圈叫首都經濟圈,這個圈大家看歷史的話越畫越小,以前叫環渤海經濟圈很大,緊接著叫環首都經濟圈,後來把環去掉了,首都經濟圈,字越來越小,含金量越來越高,但是解決的難度越來越大。
從一個大圈最後畫成一個小圈,但是面臨最根本的問題沒有改變。也就是説我們現在僅僅談京津冀一體化,它是一個歷史話題,不是一個新話題,我們已經談了很多年了。那麼,在過去的20、30年的時間裏,京津冀一體化一直是一個夢想,但是我們發現情況是隨著京津冀一體化研究的深入,北京、天津、河北之間的差距不是縮小了,而是拉大了。特別是河北跟兩個直轄市之間的距離越來越大,所以我覺得在這種條件下,我們今天站在一個國家戰略的層面談這個問題,我覺得有幾個問題必須搞清楚。第一、為什麼在當下要談京津冀一體化。也就是京津冀一體化的出發點究竟是什麼?我認為很重要。那麼第一個出發點我們從2月26日的會議來看的話,第一個出發點是解決北京的大城市病問題。那麼如果我們所有的思維都集中在解決北京的問題,我認為京津冀一體化本身仍然是畫中的一個餡餅,仍然是一個烏托邦。為什麼?因為現在從京津冀本身的産業、經濟的基本面和發展的態勢去看的話,京津冀一體化之所以南轅北轍、越走越遠,最根本的問題是河北不發展的問題。也就是河北欠發展、欠發達,使京津冀長期以來無法實現一體化的關鍵。
所以個人認為要真的推動京津冀一體化在國家戰略層面去制定規劃的話,問題的出發點應該是河北的發展問題,而不是北京的大城市病問題。那麼如果我們以北京的大城市病為出發點,去解決京津冀一體化,無論是現實的路徑,還是所遇到的障礙,我認為跟過去一樣不會有任何改變。比如説北京,想要把自己不想要的東西給河北,河北人民這次不客氣了,明確地講你不要的我也不要。所以我認為要搞清楚經濟一體化的目的是什麼?這個非常關鍵。如果不把解決河北的欠發展問題作為最主要的出發點,而僅僅想著去解決北京的空氣問題、水資源的問題、人口的擁擠問題,我認為在當前的情況下不會有任何答案。
再過20年我們來看的話,我們仍然在談這個話題,我們仍然會看到京津冀三地之間的差距在繼續拉大,所以出發是為了什麼、你要到什麼地方去?我認為這是我們談京津冀一體化的前提。
第二京津冀一體化究竟是一個什麼戰略?我們現在看到,無論河北將如何積極、如何衝動,但在衝動的背後最重要的動機是什麼?是經濟的動機。我們現在看到的河北很多省市對京津冀一體化提升到國家戰略以後,他們最主要的回應是什麼,未來在整個經濟發展上面要怎麼樣怎麼樣……我認為如果把京津冀一體化這麼一個大戰略僅僅局限于經濟領域來談,是矮化了這個戰略。京津冀一體化本身不是一個經濟戰略,而是一個區域發展戰略,是一個區域一體化進程中的全方位的戰略。當然,經濟可能很重要,但是保護公共政策在內的、包括基礎設施在內的一系列的相關因素都是我們這個大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我們純粹就經濟來談經濟,把一體化三個字看成本地區域發展的一劑刺激政策的話,我認為這個大戰略走不遠。所以,我認為經濟一體化本身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最根本的問題是要解決發展問題,但是如果僅僅把發展局限于經濟、局限于産業層面,這個戰略本身也解決不了目前京津冀三地之間的問題。
第三個,京津冀一體化的推動靠誰來推動?是靠市場還是靠政府?從2月26日到現在三地表現出來的姿態和行為方式來看,我認為也可能在錯誤的道路上開始狂飆猛進。比如説在産業的轉移方面,北京的低端服務業要轉到河北去,這種産業的産業應該追求什麼原則?我認為應該追求市場的原則,但是從目前我們看到的操盤方式來看,不是按照市場化的原則來走,我們很多情況下對産業的推動主要是由政府來推動,而不是由市場來推動。那麼如果産業的轉移、産業的銜接如果主要由政府來推動的話,那麼這樣的推動力本身我認為只可能形成短期推動,不可能形成長期推動。
第四,京津冀有沒有可能一體化。我事實上我覺得我個人在京津冀一體化問題上面,我覺得最有價值的結論是京津冀不可能一體化。京津冀的未來也不會一體化。如果真的一體化的話,那可能是一個非常長遠的夢想。這是一個不太樂觀的結論。為什麼,我前面講了很多,所以到第二個,我想講為什麼不可能一體化面臨的現實障礙。第一個障礙,也是最根本的障礙就是:我們有很多人談説哪一個國家有什麼樣的都市圈,什麼東京都市圈、紐約都市圈等等,但是我們也從來沒有發現一個都市圈本身面臨的行政區劃像京津冀地區這麼複雜,並且等級這麼遠。北京高高在上,天津也很牛,但是河北本身在整個的行政區劃裏邊處在一個非常尷尬的地位,我們到河北去,談到河北本身跟北京之間關係的時候,河北的官員一般的説法是,我們要服務北京,服務首都。這個從人性的角度來講的話這是不合理的,不合適的。按理説應該是河北有自身的發展目標,把河北發展起來這是河北最主要的目標,但是多年以來,河北在整個的區域發展過程中面臨這麼一個尷尬,就是因為整個的行政區劃。
我們有這麼一個首都,在首都的旁邊還有一個直轄市,兩個直轄市夾在河北中間,河北要想發展,我認為很難。那麼從人性的選擇去講的話,好的資源、好的産業肯定不會留在河北,所以我查了一下,為什麼會形成這個區劃。在很多年以前,在清朝,河北這個地方包括北京、天津在內叫直隸,直隸這個地方是全國經濟最發達、政治最發達、文化最發達的地方。沒有廣東任何事兒,沒有上海任何事兒,這個地方就是全國最好的地方。但是過了一百年以後我們來看這個地方的話,我們總是把這個地方的一體化看成一個失敗的案例,而把長三角、珠三角看成中國整個區域發展成功的標本。為什麼?根子在行政區劃。在以前只有一個行政區劃的條件下,河北跟天津之間的關係一直很尷尬。天津在以前屬於河北的時候,我們看河北的整個産業結構發現,它有高端製造業,它的整個第二産業也是不錯的,但是當天津從河北劃出去以後河北一無所有,整個的産業基礎非常薄弱。
第二個京津冀三地産業我們分析的話,為什麼講長三角、珠三角整個能夠實現良性的互動、良性的協調發展?是因為産業直接有互補、有協調,但是我們看京津冀三地之間,産業之間要麼是競爭關係,要麼是互相之間發展差距過大、根本不沾邊。我們看天津跟河北之間,比如説在港口的發展方面,雙方爭得你死我活,這個競爭真的是血淋淋的。三地之間的經濟發展形勢差距過大,北京主要是服務業,天津主要是高端製造業,這個領域發展很好。天津和河北的發展來講的話,從工業化的發展階段來講仍然處在一個初級的階段。三地之間産業不融合、産業不互補,三地之間差距太大。
第三個交通的問題,我們現在到長三角、珠三角去,我們到區域內任何一個城市如果超過一個小時的話都感覺不可想像,但是在北京到河北、北京到天津、天津到河北之間有些交通現在實際上從北京到天津好像很不錯,但是唐山如果到天津或者唐山到石家莊、到保定的話交通非常不方便,所以交通本身還沒有形成可以支撐這個行程一小時都市圈基礎設施的這麼一個基礎。最大的障礙是什麼?除了交通以外,公共政策層面的障礙應該是最大的。
我想這麼多年以來,河北之所以不發展,最根本的問題是三地之間公共政策差距太大,就是説人為製造的差距是目前最大的一個障礙。怎麼樣把北京的特權給消除掉,在公共政策層面我認為非常難。所以在面臨如此多的障礙的情況下,我們去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推動京津冀一體化戰略難度可想而知。這也是為什麼把京津冀一體化到今天我們提升到國家戰略層面的主要原因。國家戰略層面的目的是什麼?是消除以前的障礙。突破行政區劃的這種人為的障礙在一個更高的層面搞頂層設計,但是這種頂層設計之中究竟能起到多大作用,在現有行政區劃的現實環境裏面打破這種障礙,真正推動人力資本、技術、産業的自由流動,協同發展,我們拭目以待。在這種情況下,把京津冀一體化提升到國家戰略究竟如何破局?我提這麼幾點。第一個是要實現京津冀一體化真正從字面上的一體化變到現實中來,一定要改變當前已經不能適應京津冀一體化發展要求的行政區劃。這個行政區劃可以大調整也可以小調整,如果大調整,最大的調整,最合理的調整仍然是把北京直轄市取消掉,把天津直轄市取消掉,設立直隸,歷史證明這是正確的。
設立天津直轄市對於河北本身發展造成的傷害,造成的弊端現在已經看出來了,所以如果進行中度調整的話我認為可以把河北的、北京周邊的一些貧困的市、縣劃給北京,讓北京帶著去發展。解決一個北京的擴容問題,同時把天津直轄市取消掉。把天津作為河北的省會,這樣的話在整個産業格局裏面河北整個産業的提升度一下子可以上一個臺階。我想如果不調整行政區劃的話,目前進行不管什麼樣的頂層設計可能都很難打破。
第二個是我認為要淡化經濟思維,京津冀一體化的發展要通過經濟來體現,但不要就經濟來談經濟,把主要的精力放到公共政策層面的融合,放到基礎設施層面的一體化,我認為比單獨談經濟可能帶來的效果要好。那麼如果談經濟的話,大家可能每一個人的想法都是站在各自的立場,北京肯定站在各自的立場,天津也是,河北也是,那麼這樣的話我們的一體化仍然會越走越遠。
第三點建議三地在産業發展上面一定要探索協同發展的路子,協同發展的前提是什麼?是北京在整個産業發展過程中要有明確的思路。每年的北京市政府工作報告裏面談到北京的明天,其中有一個明天叫什麼?叫北京製造。我每年都反對,我説北京一定不能再提北京製造,北京提北京創造就可以了。你把創新出來的東西,把創新出來的技術讓河北去做,讓天津去做,比北京自己做要好。所以北京目前要做的最大最大的政策應該是北京真的要淡化經濟思路。北京現在的每人平均GDP包括GDP組合放到全球的首都裏邊去都是非常嚇人的。我認為,北京過於經濟化是導致目前京津冀三地之間産業不能協同發展的主要原因。所以,北京不僅僅要轉移那些不要的什麼批發市場等等這些産業,還要轉移一些好的産品,一些好的産業。我認為在北京這麼一個空氣非常糟糕的地方,我們基本可以找到北京創新不足的主要原因。我如果是中科院的研究員的話,我每天上班走幾個小時,下班走幾個小時,今天面臨這樣的PM2.5,我能活下已經不容易,還談搞什麼創新,搞什麼科技?我認為不可能,所以像中科院這樣的承載著國家創新功能的單位一定要遠離北京,一定要遠離京津冀,到那些風景秀麗的地方去。
第四個方面,公共政策層面一定要打破,可以有幾個破局,最容易的破局,最起碼北京、河北、天津共用010,這個是可以做到的。我們經常開車在高速上面一不小心就到河北去,我想這是一個。第二個養老、醫療,是不是可以實行三地一體政策。當然最難的高考政策,我想如果京津冀一體化真的實現,有一個試金石就是三地的高考政策是否統一,如果三地的高考政策最後統一了,當然有可能出現的結果是北京的孩子再也考不上北京大學了,北京大學就再也不會是北京人的大學了,有可能都到外地去上大學了。最後一個就是在招工方面,我們覺得如果真的要借鑒市場上其他都市圈發展的成功經驗的話,我覺得在當前我們這麼一個語境下,最重要的成功經驗就是交通的一體化,特別是軌道交通。我們現在看到凡是都市圈發展不錯的,大概作為一個經典案例來談的,大多數情況下都會談到人家的軌道交通發展到多大的程度。所以就這個來講的話,前一段時間北京市人大準備規劃把地鐵修到河北去,我認為相當不容易,這是一個好的舉措,也是改變北京形象的舉措。
三地之間要互相幫助,要互相利用。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實現一體化。但是我最後仍然想講的是,一體化非常難,我們需要打破的東西非常多,即使一個小小的機場的命名也充滿了讓人意想不到的博弈。今年北京開兩會,大家有很多提案是關於北京第二機場應該叫什麼的。討論很熱烈,我很長時間沒有看到這麼熱烈會議的場面。爭來爭去就是不想放棄作為北京第二機場的這麼一個身份和象徵,後來我想了一下,我説既然這個機場既在天津的武清,又在北京的大興,還在河北的廊坊,我説乾脆為了體現一體化的思維,去掉一個字就叫“北京武大廊”機場,這個機場會不會叫“武大廊”機場?千萬不要認為一上升到國家戰略三年、兩年大家都都協同了,那麼如果這樣想的話就真的忽略了過去幾十年以來我們整個在京津冀一體化過程中我們遇到的困難,教訓和問題。我當然希望京津冀一體化能夠最終實現,當然希望這樣的一體化戰略的推動能夠對中國區域經濟的發展帶來一個成功的而不是失敗的教訓。謝謝!
[責任編輯: 王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