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睿鶇
屢遭網友吐槽的“全國假日辦”,在運作14年後終於“退休”了,其全部職能併入新設機構國務院旅遊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全國假日辦與公眾説再見後, 今後節假日怎麼休,就成為老百姓頗為關心的話題。有人分析,公眾的觀念已經改變,黃金周、小長假這樣的調休休假方式需要改變;也有權威專家預計,政策或從假日旅遊轉向帶薪休假。儘管這些分析與預測都有道理,也有可能會實現,但應站在更加宏觀的視角,來客觀分析我國目前的國民休閒權利。
毋庸置疑,國家層面已備齊了國民休閒的各項公共政策。從2008年國務院頒布了《帶薪休假條例》,到去年的《國民旅遊休閒綱要(2013-2020年)》,再到今年的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前不久國務院關於促進旅遊業發展的常務會議,也是重申帶薪休假,以及國民休閒的各項權利。即便如此,要想讓公眾真正實現休閒權利,基於現有國情,仍然存在諸多困難。
就目前而言,我國勞動者普遍休閒時間嚴重不足。調查顯示,中國國民平均工作日用於工作及相關活動的時間超過9.249小時,其中用於交通的時間超過1小時,工作日空閒時間僅3小時,佔全天的13.15%。在落實職工帶薪休假方面,我國大陸在參與調查的39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名最低,僅半數的受訪者認為嚴格落實帶薪休假是有可能的。
客觀地説,近年來國民總體收入呈上升趨勢,但相對於房價、社會保障、物價水準,國民收入仍面臨巨大的花錢壓力。旅遊休閒對於相當一部分民眾而言仍是一件奢侈的事情。此前一項調查顯示,在時間與金錢的四個選項中,38.2%的受訪者選擇“沒錢沒閒”,47.7%選擇“有錢沒閒”或“有閒沒錢”,僅有14.1%表示“有閒有錢”。
另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是,雖然每人平均工資水準不到世界均值的50%,但國內不少景區尤其是5A景區門票卻爭先恐後地跑進“百元時代”。兩相對照,一方面意味著,景區進入“百元時代”是圈錢邏輯的産物,另一方面則意味著,景區門票價格已脫離實際,正朝高端化消費路線邁進。想想看,那麼多進城務工人員想看看祖國大好河山,怎麼承擔得了動輒百元的門票?
顯然,無論是確保國民“有閒”,還是“有錢”,抑或是景區票價合理,事實上都是龐雜的社會問題。首先,國民休閒並非單純的旅遊問題,還涉及到收入分配、勞動保障、景區監管等領域,同時,還涉及到深層次體制改革問題,如職工休閒權益的監管體制如何架構、景區公益性不足如何進行制度改良、旅遊市場與政府之間的關係如何拿捏等等。
[責任編輯: 宿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