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後三大運營商不再自建基站,新建基站、鐵塔、管道都由新公司承擔,三大運營商租用新公司的基站。所謂新公司,就是最近媒體紛紛報道的“國家基站公司”。這一説法已經得到工信部確認。
這並不是什麼新點子。自從電信業重組的潘多拉盒子打開,“網業分離”就時不時地被提上桌面。網業不分,是重復建設、資源浪費;發展一套由國家掌握的電信基礎網路,使用權歸多家運營商,實現網業分離,可以“集中力量辦大事”。匡算一下,基站建設每個成本約100萬元,後期運營成本也非常高。三大運營商每關閉1萬個基站,可少支出200多億元;關閉10萬個,可少支出2000多億元,退還土地面積達數萬畝……
然而,好的出發點,未必有好結果。筆者看來,一是對新的壟斷的擔憂。橫向整出一個“大一統”的基礎管道公司,豈不又回到了郵電部的計劃經濟時代?在沒有競爭的情況下,網路建設的速度不一定慢;但肯定會按部就班、按照計劃來進行。電信行業運維的特點就是全程全網,一個盲區、一個掉話點就會引發一大片用戶的投訴,打破壟斷之後,三大運營商都在比拼響應速度,“掃盲區、插紅旗”。將來三家並一家,上頭多一個“婆婆”,審批流程越發複雜,會不會讓網路運維的效率大打折扣?
擔憂二是對用戶並非絕對利好。運營商自建網路,會根據用戶數量、收益、新業務推廣情況隨時調節進度和投資。一旦成立統一的基站公司,很可能出現一種場景:運營商為熱點地區的覆蓋不足而著急上火,國家基站公司卻以平衡各區域投資、建設資源不足等原因,慢條斯理地推進。目前,三大運營商經過若干年的競爭,差異化越來越明顯:有的強項是熱點覆蓋,有的強項是漫遊,有的強項是固移融合……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尋找合適的産品和服務。而“大一統”的基站公司一旦成立,難保那些可貴的“差異化”也被抹平。
擔憂三是不見得有利於三大運營商的發展。將基站等基礎設施獨立,雖可以讓運營商節省建設和維護費用,卻多出了一個基站租用費。新公司獨佔基礎資源,且與三家運營商平起平坐,完全有可能從自身利益出發,讓租賃價格成為別人難以置喙的鐵板一塊。國內其他行業如電力、自來水、燃氣、有線電視等,在這方面都有例證。吳衛群
[責任編輯: 楊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