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經濟觀察  > 正文

兩會觀察:向利益藩籬“開刀” 為經濟改革破題

2014-03-11 13:29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中新社北京3月11日電 題:向利益藩籬“開刀”為經濟改革破題

  中新社記者 曾靜寧

  繼十八屆三中全會描繪出深化改革“藍圖”,總理李克強在其首次政府工作報告中立下改革“軍令狀”,習近平提出的“一分部署”已然成型。

  分析人士指出,改革從來都是“啃骨頭”,與“一分部署”相比,“九分落實”才是改革成敗的關鍵。政府工作報告中所涉九項具體任務絕不是輕而易舉就能實現的。

  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歷了30多年高速發展,經濟這塊蛋糕的體量已相當龐大。其中,相當部分的蛋糕被利益集團佔有。若不觸動和打破現有利益格局,改革攻堅將無從談起。

  去年3月,李克強在兩會後的新聞發佈會上承諾,要將國務院各部門1700多項行政審批事項削減1/3以上。一年過去,他交出首份政府工作“答卷”,“2013年已分批取消和下放了416項行政審批等事項”,距離削減1/3的目標已完成多半。

  不過,在一些關鍵性領域,政府簡政放權的力道仍顯不足。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學家厲以寧在全國政協十二屆二次會議的記者會上指出,當前,利益集團認為改革會有損於他們的利益,因此有各種不同的反應。“他們應該對中國未來前景、中國未來的發展予以考慮,利益集團在這個問題上應該服從大局,不要因為一些利益集團的反對或者阻撓而使改革出現障礙。”

  “民惟邦本,本固邦寧。政府工作的根本目的,是讓全體人民過上好日子。要堅持建機制、補短板、兜底線,保障群眾基本生活,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準和品質。”毋須諱言,政府唯有坐實“自我改革”的名號,才能激起其他利益集團“啃硬骨頭”的決心。

  長期以來,打破國企壟斷地位,回歸國企全民所有的本質一直是中國改革的重點工作。在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中國“兩會”召開之前,新一輪的國企改革由作為國內最具代表性的壟斷國企——中國石化率先拉開序幕。今年2月19日,該公司宣佈重組旗下油品銷售業務板塊,引入社會和民營資本參股,實現混合所有制經營。

  新一輪國企改革雖已打響“第一槍”,但人們還是普遍擔心民資會淪為國企的“提款機”。這樣的擔憂並非多餘。首先,現有中國國企普遍很“大”,民企資金在其中未必能有足夠的話語權。其次,國企股權難定價,定價低導致國有資産流失,定價高則可能誘使民資“以身伺虎”。

  “改革關鍵是公開透明。”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安徽代表團審議時指出,只有公開透明,才能確保企業改制過程中國有資産價值評估與産權關係轉換公平公正﹔只有公開透明,才能從根本上斷絕某些“蛀蟲”侵吞國有資産的途徑,確保國企改革深入、順利進行。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世錦11日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國企改革引入民資,前提是修改和完善國企與民企公平競爭的法律體系。

  深化中國經濟改革,除了要打破政府、既得利益集團的藩籬,還有許多艱困的難題亟待解決,如中國面臨著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關口的問題;如中國金融市場的資源錯配導致政府與市場關係不明確的問題;如霧霾治理的産能結構調整困局;如農民工“上樓”形成“文化孤島”的城鎮化問題;如就業難與招工難並存的問題等。

  對於這些問題,2014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都有具體任務和目標。換言之,新一屆政府有著清醒的認知和判斷。政府工作報告起草成員、國務院研究室司長向東日前就向媒體透露,李克強總理全程參與政府工作報告起草,並要求“做不到的不要寫”。

  中國經濟正處於結構調整陣痛期、增長速度換擋期,機遇與挑戰並存。唯有以壯士斷腕的決心、背水一戰的氣概,凝聚包括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在內的全民共識和正向能量,奮力衝破思想觀念的束縛,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方能越過“爬坡過坎的緊要關口”,引領中國經濟繼續前行。(完)

[責任編輯: 楊麗]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