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經濟之聲《交易實況》報道,中國經濟轉型已經走到了關鍵的當口,隨著今年上半年一系列重要數據的披露,經歷了財政"緊日子"和"錢荒"的一片混亂之後,市場格外關心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在下半年會走出怎樣的步伐,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曹建海帶來評述。
曹建海:上半年經濟數據公佈之後,各界對這個數據比較滿意,符合預期。關於下半年的走勢,很多人預期下半年可能有反彈,最主要是李克強總理在廣西的座談會上提出了要保經濟增長的底線。如果按照現在下滑的勢頭,沒有一個刺激政策,經濟增長速度很難保證全年7.5的速度。
目前來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地鐵、交通運輸設施、鐵路的投資可能會放鬆,包括城市棚戶區改造,這方面有可能成為下半年政府投資的重點。很多人認為城鎮化的規劃將進一步釋放投資潛力,甚至是消費潛力,但是實際上,中國的經濟增長還是主要依賴投資,特別是房地産投資最近也達到了一個爆發前沿,最近從305個城市的土地出讓情況來看,土地出讓金相對於去年上半年普遍增長了60%,照這樣一個勢頭下去,今年全年的土地出讓金有可能會達到超過四萬億,目前的財稅壓力還是很大的。
對整個實體經濟,對居民消費的壓力仍然很重。實體經濟在下半年還會進一步下滑的趨勢,像棚戶區改造、鐵路城市軌道交通等地方政府項目、房地産項目有可能上升,可能會對衝設備投資所引起投資增速的下降,但是消費上升仍然是緩慢的。如果要保經濟增長底線仍然走的是經濟刺激的老路,這條老路要調整經濟結構、促進經濟轉型,是很困難的。要解決好經濟轉型,不僅僅是對中小微企業的金融鼓勵和財稅方面的支援,還要對整體財稅政策進行調整。
1994年以來,全國政府的財政收入的增速一直是GDP增速的兩倍左右,財政收入如果加上土地出讓金的收入在整個GDP當中的比重很高,超過了1/4,在這樣的比重對實體經濟和居民消費形成了一個巨大壓力,由此我們看到中國的消費品的價格比起歐洲、美國價格高出太多。如果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數據計算,國家徵稅總量是一千元,排除其他要素的影響,作為價格構成要素之一直接嵌入各種産品售價之中的稅收數額,中國就達到700元,美國是168元,日本是186元,歐盟15國是300元。所以中國商品所含的稅收比任何國家都高,是美國的4.17倍,日本的近4倍,歐盟諸國的2.33倍。
如果要想刺激經濟增長,絕對不能再走依靠投資的老路,依靠投資的老路是維持現有的稅收,甚至增加稅收,增加土地出讓金,改變這個老路就要減稅降低實體經濟稅負,降低消費者稅負,通過降低稅費來刺激消費,來刺激實體經濟的發展,自然也降低了地方政府投資的份額,對地方政府賣地,對房地産投資都會形成重要的抑制,這樣就有可能觸及經濟轉型。
下半年中國要穩增長絕對不能再早依靠投資的老路,所以城鎮化重要的是人的城鎮化,重要的是在改革,看到地方政府具體的落實當中城鎮化仍然是一個城市建設的城鎮化,仍然是一個以投資促增長的城鎮化,這對經濟轉型非常不利。在下半年,要進行稅收體制和稅收結構的調整,要進行財稅的減負,未來政府要有自我革命的精神,不是依靠政府刺激投資來帶動增長,而是要依靠民間投資、公眾消費來保增長,這才是一個良性增長的道路。
[責任編輯: 王珩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