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經濟觀察  > 正文

誰該為網上聽歌買單做準備?

2013-06-21 09:54 來源:中國財經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編者按

  10多年來,網際網路的發展帶走大批唱片消費者,人們聆聽音樂的方式以及獲取資源的渠道均發生著不同程度的改變。關於數字音樂版權與下載收費等話題的探討從未間斷過。隨著國內網站付費視頻行業日漸走上産業化、規範化之路,同樣受到網際網路衝擊的音樂行業也一直在尋求新的出口。

  近日,國內網際網路音樂“免費午餐”是否終結再次引發關注。6月初,蝦米網音樂網負責人對外透露,從6月5日開始,國內知名音樂網站將試行全面收費,包括蝦米音樂網、百度音樂、QQ音樂、酷狗音樂、多米音樂、酷我音樂等知名音樂網站,過渡期2個月。據記者了解,此次收費僅限于高品質音頻,線上試聽和低品質音頻依然免費。

  收錢之前 規則有沒有厘清

  此消息公佈後,一石激起千層浪,各方反應不一。習慣了“免費音樂午餐”的中國用戶隨時可能棄網站而去,網友們會為“聽歌”買單嗎?

  對於付費下載音樂,多數消費者表示“難以接受”。上班族王先生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如果網路音樂真的要全面向網民收費,我們一定要反對和抵制,音樂收費可能沒有錯,但找錯對象了,我們上網都是交費的,音樂要收費,請找中國電信,我們上網費都交給中國電信了。”

  另一位經常在網上聽歌的劉女士則表示,音樂收費非常正常。“讓真正做音樂的音樂人有保障才會有好音樂出來,省的那些下流的網路音樂漫天飛舞。不明白那些抵制音樂收費的人都是怎麼想的,你讓音樂人和歌手拿什麼吃飯,賣唱片,你買了嗎?”

  採訪中記者發現,約有7成以上的受訪者表示,他們不能接受或不想付費下載音樂,但也有少數人對下載音樂收費持無所謂的態度。

  對於網路音樂收費,評論員鄧海建則發出質疑,音樂下載在收錢之前,規則有沒有厘清?正規的音樂網站,如何橋接好唱片公司與終端用戶之間的權責關係。下載收費能否拯救“已死”的中國唱片工業?音樂的生命、唱片業的勃興,收費不是萬能靈丹。下載收費的依據,在於版權保護,如果沒有配套的跟進舉措,收費對版權保護大局有多大裨益?

  收費格局已定 傳統盈利模式面臨考驗

  國內音樂産業的正版化和規範化無疑將成為下一步發展的必然趨勢,音樂下載收費格局已定。如何在保證音樂産業收入的同時,不至於打擊網民通過網際網路聆聽音樂的積極性,這無疑考驗著當事者的智慧和管理藝術。

  記者了解,目前單曲收費是音樂版權體系較為成熟的歐美國家已經普及的方式,通俗地説,就是下載一首歌,交一首歌的錢。這也在被視為典範的美國蘋果公司數字音樂商店,通常每首歌曲收費0.99美元,截至2012年底,已有140億次下載量,創造了上百億美元的産業價值。然而,單曲收費的模式並不被業內看好。恒大音樂公司總經理宋柯認為,國內的信用支付體系不健全,因此這種“買一首,聽一首”的模式難以得到大規模推廣。他不建議照搬美國模式。

  第二種模式就是包月收費。這是目前在QQ音樂、豆瓣音樂、酷我音樂等網站已經通行的一種模式,這種模式比單曲收費更受網民待見。然而,由於無法計算指定作品的收益數字,因此在解決唱片公司、詞曲作者等各版權相關方的利益分配機制方面存在瓶頸。

  此外,還有增值服務收費的模式。該模式一般不會直接向用戶徵收音樂作品下載費用,而是以音樂為載體,附加高品質的周邊服務,如遊戲、周邊産品開發等,通過差異化的增值服務來吸引用戶主動消費,增加音樂作品的附加值。

  參考借鑒 其他産業和海外企業模式

  高達4億的中國數字音樂用戶必須為音樂的下載乃至試聽買單,渠道商和版權商只有通過合理的分成比例,才能從商業模式上解決困擾各自的難題。就在PC端音樂市場艱難地啟動收費的引擎跛足向前時,無線音樂市場卻是另一番景象。無論是老牌大哥的中國移動,還是聯通及電信,歌曲下載從一開始就都是要收費的。

  據中國網際網路絡資訊中心的統計數字顯示,截至去年年底,我國約有網路音樂用戶3.86億,無線音樂用戶規模則高達7億,網路音樂市場規模接近28億元。

  近期,中國移動打出了“我是特級會員,我用咪咕音樂”的口號,顯而易見,直奔無線音樂市場而來。1元下載33萬首的超低價格,讓掙紮在高額付費音樂泥沼的用戶們看到了一絲曙光。

  中國移動無線音樂基地業務負責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移動於2006年5月在四川成都建成了全國第一個産品創新基地——中國移動無線音樂基地,專注于數字音樂産品的開發,構建了高能力的手機及網際網路用戶平臺,通過打造“咪咕音樂”手機音樂播放器、車載播放器等多元的客戶服務端,使音樂産業迅速煥發新的活力並創造了單張專輯下載最高銷量2600次的銷售奇跡,該銷量是傳統唱片行業白金級唱片5萬張銷量的數百倍。

  對於版權問題,該負責人稱,基地擁有中國最大的正版音樂版權庫,截至目前,累計音樂下載量70多億次,擁有包括新力、華納等全球知名音樂內容合作夥伴1000多家,引入正版歌曲170萬首,首發新歌覆蓋率98%。

  數字音樂的主流方向是不可逆轉的,這是所有唱片公司、音樂人和網際網路運營商的共識,中國正處音樂産業形態的發展初期中,受到網際網路衝擊的音樂行業要想在支付途徑上尋找到一個良好的方式或許並不困難,不妨可以借鑒其他産業和海外企業的模式。問題的關鍵在於,網路音樂的運營商們,是否能在音樂版權化的推進過程中表現出足夠的誠意,找到適合我國消費者口味的收費模式遠比馬上收費更加重要。  胡兆燕

[責任編輯: 王君飛]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