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經濟觀察  > 正文

中國商務航空火爆背後的“冷思考”

2013-04-18 14:51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中新社上海4月18日電 (記者 李佳佳)雖然尚未出爐準確的現場成交數字,不過正在上海舉辦的亞洲商務航空大會依然是城中熱議的經濟話題。誠如中國公務航空集團首席執行官廖學鋒所言,“中國商務航空市場的井噴式發展才剛剛開始”。

  2011年6月,美國國家公務航空協會和上海機場集團在滬簽署長期合作協議,全球四大商務航空會展之一的亞洲商務航空會展將於2012年至2016年連續5年落戶上海。

  作為新興市場,上海是怎樣走入歐美飛機製造“大佬們”視野的?一方面,經歷了金融危機的美國經濟復蘇乏力,公務機訂單量銳減,連豪客比奇這樣的老牌飛機製造商亦陷入困頓,申請破産保護;另一方面,大洋彼岸的中國,商務航空市場卻自2008年開始以每年50%的速度增長。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在大中華地區註冊的公務機數量已增至336架,其中上海機場公務機航班量達3800架次,佔全國1/3的市場份額,並仍以每年10%以上的幅度增長。

  去年,亞洲商務航空大會首次在上海亮相,吸引了成龍、趙本山的私人飛機加盟,成為彼時觀眾津津樂道的話題。今年,觀眾不再熱衷追逐“明星機”,縱觀現場展會情況,大中型客艙最受青睞,3000萬至5000萬美元的公務機是銷售的主力機型。

  隨著中國低空空域的逐步開放,直升機市場的潛力也在顯現。霍尼韋爾航空亞太區商務總監瑞希傑告訴中新社記者説,“我們期待下階段中國會有超600架直升機,可能還不能滿足中國市場的直升機需求。”

  不過,任何産業“火爆”之餘必然需要相應的“冷思考”。比如飛行員資源的嚴重短缺,高額的飛機管理、維護和地面服務費用,因缺乏和其他國家民用航空管理部門的互惠協定,所導致的繁瑣及耗時的適航審定程式等,都是當下制約商務航空發展的因素。

  上海機場(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景逸鳴對此坦言,“上海發展公務機是適應于上海城市需要的”。

  他認為,目前中國公務機消費正在呈現三大轉變,由身份消費向功能消費的轉變;由民間自發向市場機制與政府引導相結合的轉變;以及由簡單承運向全産業鏈的轉變。

  在硬體設施上,2010年3月上海已建成啟用上海虹橋國際機場公務機基地(FBO),年設計公務運營保障能力6000架次。據他透露,未來上海還將規劃設計全新的4500平方米公務機庫,浦東國際機場也將再興建2條跑道,屆時會有專用公務機位。而虹橋東片也規劃綜合改造4.2平方公里,重點發展公務機全産業鏈。同時上海機場方面還考慮縮減航班起降時間,為公務機起降提供更多時間上的保障。

  在軟體投入上,很多海外飛機製造商也將技術成熟的飛行員帶到了中國。達索獵鷹公司亞太地區客服總監劉麗英告訴記者,達索目前已有兩名飛行員常駐北京,今年還將新增一名。而對於飛行申請,比奇北亞區銷售總監劉自強則表示,飛行審批制度如果更為寬鬆,對公務機發展會有推動作用,“現在申請飛行需提前4小時,如果還可以再縮短,私人飛機擁有者的飛行將更為便捷”。(完)

[責任編輯: 王君飛]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