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做客“陸家嘴金融家沙龍”時指出,宣佈決心推進改革,僅僅是重啟改革的第一步,問題還在於解決“改什麼”和“如何改”的問題,把十八大的決定落到實處。“設計好總體方案不易,實施總體方案更是一場硬仗。”
落到實處
吳敬璉認為,新政府重啟改革已經邁出第一步。但是,隨著民眾高漲的改革訴求和特殊既得利益集團的巨大阻力,改革註定是一場複雜的利益博弈。為什麼要制定改革的總體規劃?怎麼制定和執行路線圖以及時間表?
“我認為十八大最重要的意義就是要推進全面的整體的改革,‘必須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深入重要領域的改革。’”吳敬璉説,從經濟改革方面來説,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關鍵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更大程度、更大範圍地發揮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作用。在政治改革方面要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化,實現國家各項工作。也就是説要繼續推進市場化、法治化、民主化改革。
吳敬璉表示,全面深化改革必須完成三項工作。第一是要確定改革目標;第二是制定重點改革方案和改革的總體規劃;第三則是克服必然存在的阻力,把各項改革落到實處。
“我們到底要建立一個什麼樣的制度,有人説不要設計,放開就好,另外一種意見説還是要有設計。”對於“頂層設計”這個概念,吳敬璉有著自己的理解,“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十二五’的建議裏提出,要更加重視改革的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先把頂層設計起來,下面才能連接互動。”對於另外一個爭論,頂層設計是否意味著頂層的人關門搞設計,好像壓抑了下面的積極性,從頂層往下進行設計和從下往上的一些創造性的發揮之間的矛盾又該怎麼解決。吳敬璉指出,兩個不能完全對立起來,所以做頂層設計的時候,一定要傾聽基層民眾的聲音和要求。
“十二五”規劃通過後,學界、政府部門很多人都開始研究和討論應該做什麼,應該做一個什麼樣的頂層設計,應該有哪些重點的改革項目。“對於要不要搞頂層設計,要不要搞總體規劃,大概有兩種不完全相同的意見。我覺得恐怕總體規劃是需要的。”
為什麼要進行改革的總體規劃?吳敬璉強調稱,現代市場經濟是一個複雜、巨大和精巧的網路系統,不能“邊設計、邊施工”,也不能由各個部門和各個地方按照自己的意圖進行設計,然後拼湊成一個體系。如果改革方案是從下而上來設計的話,往往設計的時候就向自己的利益傾斜,最後大系統就無法協調,所以最終還是需要由中央從頂層進行設計,“必須由一個超脫于局部利益的高層權威機構在下層創新的支援下進行top-down的規劃和監督規劃的執行”。
“最小所有”配套改革
“為了避免四面出擊,需要權衡輕重緩急,挑選出關係最為密切的改革項目,形成‘最小所有’的配套改革方案。”吳敬璉提出了個人對於“最小所有”總體改革的設想——一個核心的目標和四個配套的改革。
吳敬璉認為,改革的核心目標在於建立競爭性的市場體系。這裡又包括,要放開商品價格和要需價格;確保不同所有制主體的財産權利得到平等保護,不同所有制企業平等地使用生産要素;消除行政壟斷和政府的圍觀經濟干預;厲行法治,建設規劃基礎上的市場經濟,市場監管要從實質性審批轉變為合規性監管。
核心目標之外有四個配套的改革。第一點是財稅體制改革,要回歸公共財政,減少各級政府對微觀經濟活動的介入。增加地方預算的本級收入,提高中央預算的支出責任;減少專項轉移支付,建立規範的轉移支付制度。提高預算的透明度,加強人民代表大會和公眾對預算的監督。
第二點是金融體制改革。要繼續推進利率市場化和匯率市場化;壯大公司債券市場;加快資本項下人民幣可兌換改革,放寬對個人和企業海外投資的限制;繼續推進人民幣國際化。
第三點是社會保障體系建設。要總結過去三年醫療改革的經驗,增強新醫療保障的可持續性;劃撥部分國有資本和國企收益,充實個人社保賬戶;提高社會保障的統籌層次,逐步實現全國統籌。
第四點則是國有經濟改革。要實現國有資産管理機構從管理國有企業到運營國有資本的轉變;繼續推進國有資本有進有退的佈局調整,開列競爭性行業的名錄,國有資本逐步從這類行業退出;允許地方政府出售國有股權,用以補充社會保障基金、公租房基金等支出的不足;加快國企建立有效公司治理的改革。記者
[責任編輯: 王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