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鰲聚焦工薪階層收入縮水 投資渠道幾乎全受阻
股市“跌跌不休”,金價持續低迷,銀行理財産品和藝術品投資也不保險……面對重回“負利率”時代的通脹壓力,工薪階層幾大傳統投資理財渠道幾乎全部受阻。在博鰲亞洲論壇2013年年會上,如何讓百姓的“錢袋子”不縮水進而保值增值,成為與會嘉賓探討的焦點之一。
投資渠道少,百姓“錢袋子”縮水
“中國擁有領跑世界的GDP增速,卻也擁有‘熊冠全球’的股市,這與其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地位極不相稱。”上海證券交易所首席經濟學家胡汝銀説。
清明假期前一天,上證綜指收報2225.3,較2007年創下6124點的歷史高點已累計下跌六成多。而與此同時,同樣以經濟復蘇為背景,美國道瓊斯指數近期卻創出歷史新高。
與會嘉賓、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費爾普斯表示,對於廣大散戶來説,當然更加關心股市投資能獲得多少真金白銀的回報,這需要政府通過制度措施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但要注意,美國通過量化貨幣寬鬆政策等手段提振經濟和股市,中國不應盲目借鑒。中國真正要學習的是發達資本市場的管理經驗。
2月,我國CPI同比上漲3.2%。而當前央行的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為3%,定期存款難以增值保值。
國際國內黃金白銀價格也持續走弱,“當前經濟形勢錯綜複雜,金銀價格變化非常快,短線投資風險依然較大。”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孫立堅説。
與此同時,近兩年銀行理財産品維持熱度不減,但部分産品收益率一路走低。一些高收益理財産品動輒50萬元甚至上百萬元的門檻讓普通投資者望而卻步。
市場“不差錢”而“差制度”
儘管有關部門不斷加大對資本市場的監管力度,但縱觀中國股市,與“牛短熊長”並行的,是屢見不鮮的過度包裝、業績“變臉”,甚至虛構利潤、操縱股價、內幕交易、欺詐上市。
“股市疲軟的主因是信心匱乏,信心匱乏的原因是誠信匱乏,根源在於監管和股權文化的匱乏。”中國人民大學商法研究所所長劉俊海説。
另一方面,部分銀行理財産品管理混亂,導致百姓投資受損。春華資本集團董事長胡祖六表示,一些機構對投資者的教育和提示不夠,甚至誤導投資者。近日銀監會發佈規範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的“八號文件”,力圖加大市場透明度。
“老百姓把錢放在銀行的回報率太低甚至縮水,但又找不到合適的保值增值渠道。”胡祖六説。截至2012年末,中國居民個人儲蓄餘額高達41萬億元。
一些論壇嘉賓説,中國投資市場“不差錢”,差的是制度建設。在證券現貨市場規模不斷擴張的同時,證券衍生品市場發展卻嚴重滯後。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開業近7年,目前僅有滬深300指數期貨一隻品種。而其較高的投資門檻,則將普通投資者拒之門外。
作為風險相對較低、收益更為穩健的債券市場,實際上並未對老百姓徹底敞開大門。胡汝銀舉例説,目前個人投資者不能投資銀行間市場的央行票據、政策性金融債等。
投資渠道應多元規範
“改變市場監管的理念與制度應成為中國未來五年資本市場改革的‘重頭戲’。”胡祖六認為,不應把監管的資源和精力全部花在具體的産品和業務上。
與會專家認為,從微觀層面,也應繼續理順和規範現有的銀行理財等投資渠道,加大對違法違規行為的打擊力度,提高透明度及對投資者的保護和教育。
讓老百姓的“錢袋子”鼓起來,還要給他們創造多元化和長期投資的空間和機會。“應該建立多元化、多層次、多品種的金融體系,短期、中期、長期的産品相結合,讓投資者可以靈活選擇。”胡祖六説。
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副院長朱寧説,應發展和壯大債券等投資市場。如果股票市場不能改善公司治理和保護投資者,投資者可以通過債券市場進行投資。
農民目前無法從房地産業中獲得土地的增值收益,居民也難以進行合理的投資。華遠地産董事長任志強認為,樓市調控的思路應轉移到對制度的改造和創新上來,如給農民以土地産權,解決城市化中的權力保護與轉移。適時建立長效機制取代“限購”“限價”等行政調控手段。
富達國際投資總裁安東尼·波頓説,讓公眾財富保值增值,他們才會邁向健康而有保障的退休生活。中國應繼續加速金融改革進程。 (記者王暉余、潘青、魏驊)
[責任編輯: 王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