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經濟觀察  > 正文

婚禮已成為最大奢侈品 結婚起步價全球遭哄抬

2013-03-14 09:58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婚禮已成為最大奢侈品結婚起步價全球遭哄抬

  圖為韓國牙山舉辦的一場集體婚禮。

  “婚禮已成為最大的奢侈品。”德國《柏林日報》和西班牙“金融”網站近日不約而同用這樣的標題來評論日益高漲的結婚費用。“金融”網站援引西班牙IE商學院與谷歌聯合發佈的《結婚白皮書》稱,西班牙舉辦一次婚禮的平均花費為2.32萬歐元,去年該國婚禮産業的産值達到了36.157億歐元,相當於國內生産總值的0.34%。

  “到底是有情人終成眷屬,還是有錢人終成眷屬?”英國《每日郵報》日前的一份民調結果讓很多青年人對愛情與婚姻這對“人生中最大矛盾體”陷入糾結之中。這份結論為“低薪階層結婚比例比中産及高薪階層要低20%以上”的民調不僅在經濟衰退的歐洲引起爭論,還迅速越過大洋在東方得到大量共鳴:韓國年輕人結婚所需費用幾年內已經飆升到至少2億韓元(約115萬元人民幣);日本越來越多大齡青年乾脆選擇當“不婚族”;中國一份調查甚至為“北、上、廣”等大城市給出了月收入8000元以上的“戀愛起步價”;中亞一些國家古老的搶親風俗也因“結不起的高價婚姻”而重新興旺起來。德國社會學家茨姆曼爾警告稱,如果這種年輕人越來越結不起婚的趨勢繼續蔓延,不僅會讓年輕人感覺不公平,還將使社會各階層的鴻溝越來越明顯,從而危害社會凝聚力。

  婚禮成當代“最大奢侈品”

  結婚並不是難事,相愛的情侶只需要前往當地民政部門登記一下就可以了。但許多年輕人發現,真正能順利按照自己的人生時間表結婚的近年卻越來越少。英國《每日郵報》2月25日稱,按社會地位、收入水準和技能水準劃分的8個階層中,低薪的工人階層近些年來登記結婚的比例持續大幅下降,已經從2001年的52%降為44.5%,而中産階級以上的高收入人群結婚比例則大幅上升,其結婚比例2012年為66.3%。根據調查結果,40%的受訪者承認“結婚花費實在太高”,因此沒法結婚。還有25%的人坦言,自己已經失去了結婚的信心。

  “婚禮已成為最大的奢侈品。”德國《柏林日報》和西班牙“金融”網站近日不約而同用這樣的標題來評論日益高漲的結婚費用。“金融”網站援引西班牙IE商學院與谷歌聯合發佈的《結婚白皮書》稱,西班牙舉辦一次婚禮的平均花費為2.32萬歐元,去年該國婚禮産業的産值達到了36.157億歐元,相當於國內生産總值的0.34%。

  《環球時報》駐西班牙記者的朋友卡洛琳娜是去年夏天辦的喜事。她和丈夫每月收入都有1000多歐元,在失業率居高不下的西班牙算不錯的。她告訴記者,西班牙人注重家庭也喜歡熱鬧,所以辦婚禮的架勢都比較大,會邀請很多的賓客。為了節省,她沒有選擇在酒店辦婚禮,只是在馬德里郊外租了個小農莊,就連婚禮用的糖果點心也都是自己買的,能便宜許多。儘管如此,卡洛琳娜婚禮的全部花費也在4.5萬歐元左右,其中的大頭是婚宴,婚紗也要3000多歐元。為了這場婚禮,她和丈夫存了1年的錢,最後還是沒有存夠。婚紗和蜜月旅行是雙方家長贊助的。

  發出類似感慨的不僅是歐洲人,在傳統上重視婚姻的東亞,越來越多大齡青年更顯得無奈。韓國《中央日報》援引一項最新調查結果稱,目前韓國年輕人結婚所需費用至少要2億韓元,包含買房或租房、舉辦婚禮、準備彩禮和嫁粧以及新婚旅行等開銷。結婚費用如此之高,平均每3個被調查對象中就有一人回答靠貸款才能支付,其次是用存款(33%)和“靠父母支援(22%)”等。97%的被調查對象表示,“結婚過程中會有一種金錢上的被剝奪感”。

  日本富士電視臺1日稱,在東亞,40多歲還未婚的人群不斷擴大。由於人們對於婚姻的物質要求不斷提升,高昂的結婚費用使很多年輕人“結不起婚”。中國經濟高速成長當中,人們對未來的不安心理也很強,這和日本經濟高速增長時代人們感受差不多,都是對婚姻的期待高於現實。

  俄擔憂結婚成本高漲將導致人口危機

  “結婚成本高漲的最大後果,就是年輕人越來越不敢結婚,他們往往推遲結婚,甚至放棄結婚。”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德國洪堡大學社會學家茨姆曼爾説,聯邦統計局的調查數據顯示,上世紀80年代德國年輕人選擇同居不婚的只有5%,而現在已達到19%,更有28%的人乾脆選擇“獨身”。茨姆曼爾稱,這種年輕人越來越結不起婚的趨勢繼續蔓延,不僅會讓年輕人感覺不公平,還將使社會各階層的鴻溝越來越明顯,危害社會的凝聚力。

  結婚費用高在韓國也造成“三不(不戀愛、不結婚、不生子)人群”大幅增加。首爾市不久前公佈的統計數據顯示,該市35歲至49歲男性中的未婚者在過去20年裏增加了9倍,相當於每5名該年齡段男性中就有1人未婚,同年齡段女性未婚者人數也增加了5.4倍。首爾市調查企劃負責人樸英燮稱,“低收入、低學歷階層的未婚者大量增加,他們老後很可能窮困潦倒。”

  在俄羅斯,結婚成本高漲的最大後果被認為將可能導致人口危機。俄《商業諮詢日報》稱,由於房價和結婚費用越來越高,越來越多的俄羅斯年輕人拒絕登記,從而影響了多數低收入者建立穩定的家庭,這無疑對國內人口出生率及社會穩定造成不良影響。該報援引莫斯科市家庭與青年政策局的統計稱,57%的莫斯科家庭沒有孩子,年輕人通常首先考慮自己的前途和生活,最後才考慮成家和生子。這對俄越來越低的人口出生率顯然是致命的打擊。

  多國頒布奢華婚禮禁令

  對於“有錢人終成眷屬”的調查結果,英國智庫“西維塔斯”負責人接受天空電視臺採訪時表示,這些數據表明,英國社會兩極分化嚴重,經濟條件的制約導致低收入人口不能或不願結婚。卡斯商學院教授賴斯·梅休則稱,在當今這個時代,結婚的意義對窮人和有錢人來説已經完全不同,對許多窮人而言,是否領取結婚證並不重要,能“好聚好散的自由同居”更讓人接受;而對於有錢人而言,婚姻穩定意味著自己的財産可安全、平穩地積累、傳承,因此他們更願意結婚。

  倫敦政經學院不久前的一份報告稱,這與女性在當今這個時代的困境有關。雖然現代女性地位大大提高,能夠在各種職場出人頭地,但競爭越來越激烈,職業女性一旦結婚、生育,前途仍不免受到很大影響,這讓不少女性感到沮喪,並滋生一種“還不如嫁個經濟條件好的保險”的想法。該報告作者高級研究員凱瑟琳表示,對多個國家的調查表明,當代女性比戰後任何時候都在意未來夫婿的經濟狀況和職業前途,在被調查的多國中,有1/3至2/5的女性表示,只要條件許可,她們婚後或産後將不會考慮返回工作崗位,而這自然要求“嫁個好人家”。凱瑟琳調侃説,這類想法正如流行在歐洲的諺語,“想獲得貂皮的最簡單方法是把貂弄到手”。

  在東方,結婚費用高漲的原因之一是根深蒂固的“面子”文化作祟。東亞各國傳統中,結婚的一項重要開支是舉辦婚禮。近些年,豪華酒店、名牌婚紗、高檔婚宴似乎成了公認的標準。一些商家利用人們的攀比心理,借機抬高婚慶服務價格。結婚費用高漲令韓國人又愛又恨。在娛樂文化發達的韓國,影視劇中夢幻般的婚禮場景,明星結婚時的盛大場面,成為不少年輕人心中的嚮往。但高昂的費用卻令他們望而卻步。韓國《中央日報》稱,目前正在準備結婚的上班族中有88%的人都希望能縮減結婚花費,“禮單、禮物費用”是首先要縮減費用的項目(69%),其次為“結婚用品(48%)”、“婚紗攝影等儀式費用(29%)”、“聘禮(25%)”。為扭轉這股奢侈婚禮風,韓國組織了多場集體婚禮,LG集團年初宣佈職員婚禮規模的具體規定,專務以上級別的高級管理人員不得選擇特級酒店等豪華場所結婚。

  在中國國內,不久前由某婚戀網和國家人口計生委培訓交流中心聯合發佈的《2012-2013年中國男女婚戀觀調研報告》稱,80後單身女性心目中的“戀愛起步價(指期望的男友月工資)”為:上海9964元、深圳8437元、北京8149元…網上流傳的一份“中國十大城市娶老婆成本排行榜”中,包括買房買車、購置家電傢具、辦婚禮、度蜜月等花銷,北京平均成本要202.8萬元。有網友感慨稱,“月收入不超5000元的吊絲們,恐怕要孤老終生了。”

  俄新網不久前報道了烏茲別克首都塔什幹市長烏斯莫諾夫頒布的一項禁令禁止舉辦豪華婚禮。該市政府的禁令稱,大操大辦的婚禮進一步加劇了烏茲別克國內的社會不公,將會導致大部分居民走向貧窮。此前,塔吉克總統拉赫蒙也下令對舉辦過分奢華婚禮的人處以罰款,借此鼓勵人們節儉。他要求嚴格規定參加婚禮的人數、用餐和車輛數量,並制定罰款數目。俄《觀點報》稱,在中亞不少國家,高額的結婚費用讓許多家庭不堪重負,生活陷入貧困。吉爾吉斯斯坦去年GDP只有58.7億美元,但該國民眾每年用於婚禮的費用卻高達10億美元,該國平均每場婚禮需花費8000多美元,結婚前,男方要向女方送鉅額彩禮。一些貧困家庭為給孩子辦個隆重婚禮,不得不向銀行貸款,甚至借高利貸。由於結婚費用過高,許多地區古老的搶親風俗也死灰複燃。吉國有1/3的已婚婦女都是被丈夫從街頭或其他地方搶到家的。吉國“婦女援助中心”主席阿雷姆庫洛娃表示,在吉國每年大約發生1.1萬起搶親事件,其中約有2000名女孩遭受暴力。

  消費主義推高市場行情

  廈門大學人文學院院長周寧教授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婚姻從來都與金錢有密切關係,從人類進入商品社會即是如此。而現代社會人們在婚姻、戀愛方面的花費越來越高,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社會經濟發展。經濟發展、收入水準提高讓很多人有能力在婚姻、戀愛方面花更多的錢。當很多人花得起這份錢時,“市場行情”自然水漲船高。一些沒有經濟基礎的人迫於社會壓力,也被迫硬著頭皮跟隨這個潮流。

  周寧説,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們的消費慾望被不斷刺激,消費主義觀念盛行,這也成為整個社會的風氣。這也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內在邏輯,是市場經濟環境下的生活方式。但也應該看到,市場經濟在推動消費主義盛行的同時,也帶來許多社會倫理道德問題,比如金錢至上、為了滿足物質慾望不擇手段等。

  在烏干達《新視野》報上,該國著名評論家圖穆希米3月4日撰文對當地“一切向錢看”的婚姻表示痛心疾首,稱“人類最寶貴的財産不是金錢和財富,而是依靠心靈”,但越來越多的烏干達人卻對此視而不見,在擇偶時一味強調對方的收入、財産、門第出身,“倘若耶穌回到今天,可想而知他會惱火成什麼樣”。然而作者對這種風氣同樣一籌莫展,承認“扭轉時俗難於登天”,只能希望“偉大的信仰”可以拯救世人的“淺薄見識”。

  【環球時報駐外記者紀雙城青木 陶短房 王剛 李珍 丁大偉 環球時報記者盧長銀】

[責任編輯: 王君飛]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