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方面如要求100%零風險,會大幅度降低支付體驗和支付成功率,影響使用體驗和網路支付的普及,因此,應該適當允許一定的風險水準。”近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教授在由國家金融資訊中心等舉辦的“網際網路、新金融——網路支付安全學術研討會”上建議,可為網路支付安全設置一定的“風險容忍度”。
中國的網路支付規模日益壯大。研究機構艾瑞諮詢的數據顯示,2012年,國內網際網路支付業務交易規模36589億元,同比增長66%。截至今年1月8日,央行累計發放223張非金融機構支付許可證,其中從事網際網路支付和移動支付的共計80家。巴曙松也介紹説,網上支付交易整體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在逐年遞增,市場普遍預計,網上支付在3-5年就有望超過線下支付金額。
巴曙松認為,由於目前信用體系不健全等因素,國內支付安全問題相對歐美地區較為突出,這使得國內支付企業在安全領域投入較多,風險控制及管理水準反而比較領先。據悉,國內網路支付市場風險率約為0.01%,一些主流支付機構更明顯低於該水準,而國際網路支付市場上這一數據為1%-2%甚至更高。
巴曙松認為,金融本身就是一個通過管理風險獲益的行業。支付方面要求100%零風險同樣會大幅度降低支付的體驗和支付成功率,因此,應該適當允許一定的風險水準。他建議通過技術創新,而非傳統金融增加交易成本犧牲效率的方式來解決安全問題。
支付寶安全副總裁江朝陽也表示,支付企業的確應更多從資訊安全與隱私、賬戶安全、交易安全和權益保障等多方面對用戶資金進行全流程保護,而不僅僅是設置高使用門檻將風險責任留給用戶。(記者劉薇)
[責任編輯: 王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