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將手機內所有應用進行分類管理,APUS提出“桌面即市場”。李濤解釋,就像把橄欖油賣給顧客時,要將窗口開在顧客家的廚房裏——聽上去不現實,但在手機桌面上卻可以輕而易舉地實現。在不同的應用分類文件夾下,APUS都提供了一個市場,而市場中的內容都是依據用戶的行為數據推薦的。以遊戲文件夾為例,APUS能夠知道該用戶每天玩遊戲的時長、頻率甚至何時感到厭倦,從而推薦其他不同遊戲,“就等於把賣橄欖油的購物窗開到了用戶的廚房裏”。沒有彈出廣告位、沒有強硬的推薦,而是在用戶打開遊戲文件夾,産生需求時將新遊戲推薦給用戶——這種模式正是“用戶畫像”、“場景化需求”和“資訊流”的應用。
除此之外,“桌面即市場”涉及應用分發,用戶想要下載應用,就會連結到Google Play或其他本地應用商店,這種做法不影響對方的商業模式,反而會將流量導入給對方。而現在APUS需要的也並不是現金回報,而是産品在該應用商店中的推薦,以便獲得更多新用戶。更進一步,該模式還會應用在內容分發上,當用戶需要看電影、聽音樂、購買其他虛擬物品時,APUS都可以提供搜索、查詢、導入的功能。對於李濤來説,只要將産品做好,實現商業化都是順勢而為,充滿著各種機會和可能性。
雖然在海外做得有聲有色,APUS卻刻意在國內保持低調——幾個月前,李濤面對媒體的姿態還是“求別報,求放過”,即便是現在,他也不願過多得談及産品;産品在國內的版本也比海外版本落後許多,相應的,如今APUS在國外有2億用戶,在國內卻只有100萬左右……
對李濤而言,現在的APUS仍處於“深挖洞、廣積糧、緩稱王”的階段:“我們所有的力量都聚焦在這個産品上;有足夠多的資金、快速積累的用戶在手裏;盡可能不説自己是誰,就是埋頭去做。”
“速度是青春,規模是毒藥”,李濤的朋友圈裏寫著這樣一句話。他説,自己不怕來自巨頭的壓力和國內的抄襲者們,只要跑得足夠快,最終都會將其他人甩掉。
[責任編輯: 侯宇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