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  >  經貿  >  IT  > 正文

移動互聯網高速發展 誰還需要網吧?

2014-11-25 11:19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字號:       轉發 打印

  網吧,一個毀譽參半的行業。它曾為多少人提供方便、帶來快樂,又給多少人帶來痛苦經歷;它是許多人的狂歡之所,也是一些人的痛恨之地。

  互聯網進入中國20年,本應是互聯網上網服務行業高速發展的20年,但由于政策的限制、輿論的壓力等原因,這個行業一直在夾縫中潛行。24日,文化部等4部門調整管理政策,放開總量限制、經營范圍等審批條件,為這一行業發展“松綁”。

  人們不禁要問:在移動互聯網蓬勃發展的今天,還需要網吧嗎?

  “這個行業仍舊是一個陽光向上、富有現代氣息、極具希望的行業。”文化部副部長項兆倫曾告訴記者,目前全國互聯網上網服務企業超過1200萬臺電腦,按照三年更新一次設備的速度,這個行業每年僅是對于計算機的需求就在400萬臺左右。

  文化部相關統計顯示,2013年我國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有13.5萬家,總收入超過520億元,用戶1.19億人,解決了上百萬人的就業問題。這些數據也表明互聯網上網服務行業並未走入窮途末路。

  此外,即使移動互聯網發展迅速,由于其設備和費用相對較高,網吧依然是城鄉低收入家庭,尤其是中西部農村家庭接觸互聯網的主要途徑。

  貴州省黔東南州調查顯示,當地農村僅有不到9%的家庭有電腦;而貴陽市關于“農村未成年人上網問題問卷”分析顯示,34%的受訪者認為“網吧給低收入家庭孩子提供了很好的上網平臺”。

  據記者調查,一些地方的鄉鎮將網吧和文化站結合,政府以購買服務的形式設立一些免費區,供當地村民文化休閒。

  在大中城市,網吧也依然有著自己的價值和地位。2013年12月以來,北京、上海、河南、湖南等地相繼開展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轉型升級試點工作。部分大中城市鼓勵網吧探索多種業態、進行多元化經營,與網絡代購、網絡競技、棋牌比賽等進行結合。

  中國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行業協會副秘書長郭陽認為,在互聯網日益成為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社會日常運行必要條件的形勢下,上網服務行業仍有廣闊的市場需求和創新潛力。

  山東大學社會學教授王忠武認為,在信息化時代,鼓勵上網服務場所發揮遍布城鄉、靠近社區的優勢,參與城市社區和農村地區公共文化服務體係建設,為居民提供多方面的文化服務,拓展公共文化服務范圍,這個行業仍有發展空間。(記者李放、楊洪濤) 新華社北京11月24日電

[責任編輯: 林天泉]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係我們Q&A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係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