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産品設計首先需要專為移動而生,PC上的設計已經不能滿足現在移動端的需求了。“比如説聽歌識曲這個功能,你坐在計程車上,車裏放了一個廣播,你正好聽到一首非常好聽的歌曲,這個時候你只要拿出手機錄幾秒鐘的音樂片斷,手機就會告訴你這首歌的名字,而且你還能把它收藏下來,以便以後可以收聽。”他認為,和一般的A PP不同,音樂是情感宣泄的出口,所以産品設計不能定位成一個工具,而是有情感的,如網易雲音樂的三個方向是“個性化、人性化和精品化”。
差異化的競爭
面對競爭激烈的手機音樂A PP市場,如何擺脫産品功能同質化現象已經成為手機音樂A PP突破的關鍵點。在搜歌、下載、播放等基本功能之外,個性化的應用創新以及尋找線上産品與線下周邊市場的結合將成為下一個競爭焦點。
網易雲音樂昨日就在廣州發起“音樂加油站”活動,提供一百台裝有網易雲音樂的手機供行人借用,傳播音樂分享與社交的理念。
朱一聞認為,網易雲音樂在國內移動“音樂社交”方面起到了很多引領作用。“比如網易雲音樂是國內第一個以歌單為産品架構的音樂軟體,用戶可以創建、搜索、分享歌單,也可以通過歌單找到音樂品位相似的朋友並關注。”這個由網易提出的歌單U G C概念,最終為網易雲音樂積累了一大堆非常懂音樂的用戶,一年內用戶創建的優質歌單達到3200多萬,網易雲音樂目前成為中國最大的歌單U G C平臺。“U G C這個概念其實要讓兩種人爽,一種人是內容創建者,一種人是內容消費者。”
而阿裏旗下的蝦米音樂網則強調走“獨立音樂人”路線。2013年初,阿裏收購了蝦米網,並同時成立了音樂事業部。相較于阿裏此前投資的天天動聽,蝦米網定位相對高端,用戶群體相對成熟高端。獨立音樂人的受眾群體特徵很鮮明,通過在銷售數字音樂的同時銷售其他實物周邊的方式,靠“粉絲經濟”掘金。。比如在用戶逛淘寶的時候,向用戶推薦他在蝦米網所收藏的藝人代言的産品,或者藝人穿戴使用的産品,增加用戶的消費可能性。
此前,蝦米音樂宣佈獲得第三季《中國好聲音》獨家音樂版權,與選秀節目共同打造音樂“粉絲經濟”。根據雙方協議,“好聲音”歌手演唱完之後,音樂將立即在蝦米同步上架,此外《中國好聲音》攜手蝦米音樂的官方旗艦店將在天貓開張,出售正版“好聲音”音樂作品及各類衍生品。
而最早發力的Q Q音樂,日前也在4.2版本中推出全新“音樂圈”,提出通過社交的方式來過濾海量資訊。據介紹,音樂圈就像一個以音樂分享為主的個人生活圈子,小夥伴可以在音樂圈中關注自己喜愛的歌手、D J、音樂達人和好友,隨時掌握他們的動態和分享。
易觀國際分析師姚海鳳認為,在差異化的競爭中,目前“音樂社交”是一種不錯的選擇,基於相同音樂趣味,用戶可以通過社交圈去建立自己的圈子。“目前社交還只是作為幫助用戶獲取音樂的工具,社交化應用不斷完善使得用戶分享與交流成為未來移動音樂發展的趨勢。”
[責任編輯: 林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