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萬眾矚目的IBM超級電腦“沃森”(Watson)與人類鏖戰三回合智力競賽,“沃森”完勝鳴金,但最終並未與人類對手拉開顯著差距。目前,該電腦已被研究人員編程,具備了既能以正方也能以反方參加辯論的能力。新成果堪稱人機合作的一個極好範例,但“沃森”現仍需與人類協同工作。
“沃森”是IBM公司開發的能夠使用自然語言來回答問題的人工智慧系統,其十分善於尋找答案,會通過讀取大量資訊來學習,並把這些資訊和以前所學結合起來,篩選還原成答案後以人類語言輸出。現在,它在這一領域又前進了一大步——它可以在問題還沒有確切答案時進行辯論。
據美國《大眾科學》雜誌網站、癮科技(Engadget)網站5月7日(北京時間)報道,在這個新的“辯手功能”下,給定“沃森”一個主題,它可以掃描相關文章,並自動推導,權衡上下文以及語言的利弊。在演示中,為了給《限制訪問暴力視頻遊戲》這一主題辯論,“沃森”用時45秒,沖刷了400萬篇維基百科文章、選取十大最相關主題文章並掃描其中3000個句子,繼而檢測辯護所需要的聲明,評估正方與反方的對立性,構建成演講。“沃森”提出了三個論點來贊成禁止未成年人訪問暴力視頻遊戲,但同時附帶了幾個相關抗辯。其數據被認為非常具有説服力。
《大眾科學》雜誌編輯對此戲言:“沃森”下一步是要主導一系列人類辯論然後當選總統嗎?但值得注意的是,“沃森”實際上並不了解自己所辯論的內容——它只是在數據上運作演算,並進行概率分析以得出結論。對一個有爭議的話題,它會列舉雙方的利弊,但對於哪方辯論才是“正確的”,它不作出決定。所以“沃森”仍然需與人類協同工作,由人類來彌補自己的意見。
“沃森”作為人工智慧的奇跡,已讓IBM研究人員為之奮鬥了數十年。2011年,它在沒有連結到網際網路的情況下參加智力競賽進行人機對決,已可理解人類自然語言所表達的問題並能清楚回答,其在比賽節目中按下信號燈的速度,自始至終都比人類選手要快,但在個別問題上反應困難。
這臺超級電腦使用的技術非常適合處理金融、醫療領域那些數據量極大的工作。而自成名後,“沃森”確實一直忙於醫療行業,幫助醫生提高診療的準確性。今年3月,IBM公司已開始利用“沃森”的雲計算系統與紐約的基因組研究中心合作,幫助開發治療腦膠質瘤的方案,以期戰勝人類腦癌。
總編輯圈點
“沃森”相當於一個讀書破萬卷,辯證分兩面的老實學生。它能“博學之,審問之”;至於“慎思之,明辨之”,它暫時還無能為力。不過能做到“有幾分材料説幾分話”,也很了不起了。電腦能辯論,這再一次證明:辯論並不複雜,而是遵循固定程式的一種交流。只要領會了這一套程式,就能組織起有成果的辯論。今後雙方辯友倒是可以利用電腦做秘書,讓它代勞整理一手材料;還有那些綜述性的論文,看來也不必由學者親自複製粘貼了。
[責任編輯: 林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