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IT  > 正文

百視通自貿區設立合資公司 Xbox One入華疑雲

2013-09-30 08:48 來源:中國證券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百視通近期的一則公告給電子市場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彈,公司將和微軟在上海自貿區設立合資公司,兩家公司計劃拿出各自與業務相關的核心資源,在新一代家庭遊戲娛樂技術、終端、內容、服務等領域展開全面的合作。通過此次合資合作,雙方試圖打造基於遊戲的“新一代家庭遊戲娛樂産品”和“家庭娛樂中心服務”。

  儘管百視通自身沒有就這則消息在工作進行細節方面的闡述,産品、盈利模式也不得而知,但市場幾乎一致預期,這和微軟的次世代遊戲主機Xbox One有關。Xbox One是微軟繼Xbox和Xbox 360之後推出的第三款家用遊戲主機,前兩款遊戲主機奠定了微軟在家用遊戲業和新力、任天堂平起平坐的巨頭地位。

  若真是如此,中國的電子娛樂終端市場無疑被轟開了一個大口子,因為歷史原因,中國的遊戲機禁令已經執行長達13年,對此資本市場也反響強烈,百視通在公告翌日直接漲停。

  實際上,這一消息在業內早有傳言。在今年Chinajoy遊戲展期間,便有媒體報道Xbox One可能通過與百視通合作的方式入華,之後雖然再未有詳細消息傳出,但由於微軟亞太研發集團主席張亞勤自身也是百視通的獨立董事,市場一直對此傳言認可頗高。

  但Xbox One的入華真的會如市場想像的一帆順風?或是百視通的真正意圖就是如市場猜測的一般?那也未必。畢竟遊戲機入華這樣的大事,自身存在的障礙和壁壘都太多了。

  政策是最大的攔路虎。雖然在上海自貿區成立的公司令人無限遐想,但遊戲機銷售政策的放開預想也許不如市場那麼樂觀。

  所謂“遊戲機銷售禁令”,指的是2000年6月由文化部等七大部委聯合頒發的《關於開展電子遊戲經營場所專項治理的意見》,當時是為了防止青少年沉迷遊戲,停止一切關於遊戲機的生産、銷售和經營活動。

  知名遊戲業界評論人楊雪飛向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到目前為止,沒有任何實際跡象表明這條禁令會撤銷,因為這不是文化部一家説了算的事情,而是需要七大部委聯合通過,目前看來這種希望不大甚至是渺茫。

  而從中國市場來看,微軟也不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遊戲機入華在歷史上曾經發生過兩次,第一次是1997年,四通公司與日本世嘉合作將世嘉土星正式引進中國市場,第二次是2003年,新力中國將PS2正式引入中國市場,這兩次嘗試最終都以失敗告終。其中失敗的原因市場基本已經蓋棺定論,無非是價格過高、軟體匱乏等。這樣的問題在目前仍然成立,從各大遊戲媒體和論壇的反饋來看,這兩大問題仍是目前業內最為關心的。

  當然,時代不同了,也許百視通留給市場的想像空間也更加充足。在90年代和21世紀初,網際網路的基礎還十分薄弱,遊戲機給自己的定位也僅僅是遊戲本身。而如今這已經不是這個終端的全部價值,在前期微軟宣傳Xbox One的時候,遊戲功能已經不是所有,其更多的定位是一款整合了微軟入口平臺的機頂盒産品。就體驗來説,Xbox One擁有目前業內最好的體感遊戲體驗,這也是Xbox One這款産品的優勢所在。

  在國內,機頂盒的概念目前被資本市場熱炒,華數傳媒、同洲電子、兆馳股份、樂視網均因為涉及其中經歷過二級市場的爆炒,一個事實是,機頂盒的落地需要牌照,而百視通自身恰恰擁有這一稀缺資源。

  楊雪飛同樣認為,市場把遊戲主機想得過於簡單,可能遊戲主機還只是小孩子的高級玩具,但實際上無論是新力還是微軟,PS4和Xbox one對他們來説只是公司整體家庭娛樂戰略中的一個組成環節,這臺遊戲主機將作為家庭娛樂中心,承載的不僅僅是遊戲還包括視頻、音樂、電影等多種娛樂形式于一體的重要平臺,他們絕不可能把這樣一台主機單獨剝離出來孤立存在。

  但他同時指出,只要中國在文化內容審查上的禁令不打開,這樣的大平臺娛樂形式就幾乎不可能進入中國市場。Xbox One的入華,可能不如市場預期的那麼順利和樂觀,起碼現在來看,短期無法自上而下地水到渠成。

  對於雙方此次合作的目的,楊雪飛猜測,雙方可能更多是為了在Windows8和Windows Phone上為中國用戶提供更多娛樂內容,這樣的合作更合理也更容易推行一些。也許Xbox One的入華僅僅是一廂情願的美好願望。 □本報記者 傅嘉

[責任編輯: 雍紫薇]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