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Pay入華一年水土不服
入華一年,蘋果沒有披露過Apple Pay在中國的進展情況,去年上線當天3000多萬張銀行卡綁定會不會成了僵屍數據?相對於微信、支付寶在移動支付場景上的努力,Apple Pay缺的不是技術,而是地推般拼命的戰術素養。
一份來自波士頓零售合作夥伴(Boston Retail Partners)的調查報告顯示,在美國,Apple Pay剛剛超越了PayPal成為了當地移動支付市場新老大。數據顯示,目前全美已有36%的商家開始支援Apple Pay,而同期PayPal的支援率為34%。BRP的調查表明,大約22%的商戶計劃在未來12個月內支援Apple Pay服務,另有11%的商戶預計在未來1-3年內支援Apple Pay。
兩年時間,Apple Pay在美國成了移動支付第一,但在中國市場,除了上線當天就有3000多萬張銀行卡綁定了Apple Pay,並沒有更多具有説服力的數據出現。多數情況下,業界在探討微信支付或者支付寶支付如何攻城略地,比如支付寶口碑的“雙12”,比如微信支付的8月8日“無現金日”。
微信和支付寶的爭奪自帶“眼球效應”,即便是與星巴克合作這樣看起來“單點單調”的消息,也能被傳媒引申為移動支付戰爭的又一次升級。但Apple Pay的命運只是商戶櫥窗或者收銀臺的一種標誌,跟銀聯的尷尬如出一轍。
易觀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上半年,支付寶和財付通以55.4%與32.1%的市場佔有率佔去了移動支付領域近90%的份額,Apple Pay的市場份額微乎其微。
對本土化的支援程度不夠是Apple Pay最大的失誤,曾有人以商戶的身份在Apple中國官網獲取支付業務支援時,點擊查詢頁面的連結,不時會跳轉到英文頁面,這對一名普通中國商戶來説,學習門檻高得驚人。
Apple Pay僅靠支付動作上能短幾秒鐘的時間優勢,並不足以讓用戶扭轉自己的使用習慣。它沒有補貼,沒有優惠券,沒有使用場景,甚至在最基礎的工作上,對商戶都有理解上的麻煩。
反觀微信和支付寶,2000億美元市值的中國網際網路雙雄,在支付場景的爭奪上用的都是大戰略小心思,比如微信支付與星巴克的合作,可以給朋友送出一張優惠券;比如支付寶和中國聯通的合作,一次線下掃碼可以換取10M的流量……甚至晚于Apple pay很久的小米Pay,也有支援虛擬公交卡的功能,為自己移動支付場景加分。
不只是蘋果不努力,它的那些中國隊友銀聯和銀行也已經生了二心,他們在去年底發佈了銀聯二維碼支付標準並開始大力推廣自家産品銀聯錢包。銀聯和商業銀行曾經是Apple Pay在中國市場的主要推動者,但主打Apple Pay産品“雲閃付”推廣效果並沒有達到預期。
數據顯示,2016年上半年,移動支付市場整體交易規模達134776億元,但銀聯僅佔據其中0.91%,這讓銀聯和銀行們不再為二維碼支付舉棋不定。從去年7月開始,各家商業銀行也開始推廣自己的二維碼支付産品。
有媒體分析,NFC近場支付為技術原理的Apple Pay相當依賴終端環境,也就是需要硬體終端改造(非接觸式支付的POS機)。數據顯示,在每人平均POS機數量上,中國大概是185台/萬人,而支援NFC的POS機約為75台/萬人。在金融消費市場更成熟的日本和韓國,這個數據大概是600台/萬人。對商戶來説,貼個二維碼幾乎沒有成本,但支援Apple Pay需要升級POS設備——説不定還沒人會用呢。
內憂外患,Apple Pay在華慘澹成了必然結果。“無論是應用商店還是支付,都不是蘋果在華的主要目標,銷售硬體巨大的利潤讓蘋果無暇他顧,作為硬體的配角和補充,Apple Pay又能如何。”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指出。
北京商報記者 張緒旺
[責任編輯:郭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