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全球金融市場“黑天鵝”事件頻發。近期日經指數的暴跌是今年繼數周前黃金波動性突然飆升之後的第二個“黑天鵝”事件。從安倍上臺後的高歌猛進到近期股市的大幅下挫與債市的波動率走高,日本金融市場波動性大幅飆升到底預示著什麼?其真正的風險點又在哪?
日本把“金融空轉”玩到極致
在日本大規模量化寬鬆政策的刺激下,今年以來日本股市一直處於異常強勁的攀升趨勢中。從去年12月31日10600點左右的水準,一路攀升至5月接近16000點大關的水準,最高時漲幅達到50%。然而,金融市場也出現罕見的波動性。從5月23日暴跌7%開始,日本股市陷入了極度強烈的波動之中,每日漲跌幅多次超過3%,波動性創下了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以來的最高水準。
自安倍上臺以來,日本通過實施大膽的寬鬆貨幣政策,把“金融空轉”幾乎玩到了極致。根據日本央行的量化規模,日本央行每月增加購買7萬億日元,並以每年60萬億-70萬億日元的速度增加基礎貨幣,直至實現2%的通脹目標為止。從範圍上看,日本央行的新計劃幾乎涵蓋了包括擴大國債購買規模、延長期限、增加風險資産品種、提前採用開放式購買計劃、強化通脹目標預期等所有選項。而從數量和規模上看,更是前所未有。如果按調整過的GDP計算,日本央行此番資産購買量相當於美聯儲當下所推量化寬鬆的2.2倍。美聯儲每月資産購買額度為850億美元,日本央行則達1870億美元。
大規模貨幣刺激日本金融體系穩定性
日本央行大規模貨幣刺激正在動搖自身金融體系的穩定性。因為在“安倍經濟學”主導下的日本經濟復蘇更像是一種貨幣驅動的經濟復蘇,對實體經濟根本改善並無實質性裨益,而它所帶來的溢價風險卻大大超出想像。5月23日,日經指數盤中自5年半高位急轉直下,日經指數暴跌逾7%,日經225指數期貨一度暫停交易,這是其2011年3月15日以來首次觸發熔斷機制暫停交易,而日元匯率由103飆升至101。
更需警惕的是,日本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不跌反升,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信號。自日本央行4月初宣佈為了實現2%的通脹目標,將1.4萬億美元資金注入市場以來,日本10年期國債收益率已經翻倍,而近一時期日本10年期國債收益率更是一年來首次逼近1%的區域。因此,日本行長黑田及日本政府也表示要開始採取一系列措施穩定國債市場,包括加大購債頻率,提供2年期的短期資金購債等來遏制債市波動。
可以説,日本央行已經被債券市場所綁架。據日本央行公佈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5月31日,日本央行所持有的債券規模為104.85萬億日元(按現行匯率折算約合1.04萬億美元),比2月底的債券持倉量增加近13.85萬億日元。日本政府債券的存量規模目前大約有1000萬億日元,日本央行的持倉已經接近1/10。當前,日本GDP大約為480萬億日元。這意味著日本央行持倉佔GDP比重已超過20%,並且仍在快速上升。近期隨著日本10年期國債大幅上升,日本央行以及主要投資者欲加大債券購買力度。日本央行需要購買的債務總量將使現在日本央行臃腫的資産負債表再擴張一倍。
“安倍經濟學”正在把日本推向危險的邊緣
日本長期國債收益率上升預示著市場對日本央行無限期量化寬鬆政策預期的擔憂。由於日本把擺脫長期通縮作為經濟政策的核心目標,這意味著通脹不達到2%水準,日本政府不肯罷休,中長期通脹預期已經開始上升,市場對日元資産配置發生改變。由於日本10年期國債收益率是風向標,長期利率上升勢必推高房貸和企業貸款利率,也進一步提升日本債務負擔,把日本推向金融危機和債務危險邊緣,從而成為全球新的高風險區域。
金融危機以來,隨著政府財政支撐能力急劇衰減,日本克制引爆日本債務危機的能力也達到極限。無論是債務總額與GDP之比、財政赤字與GDP之比,還是國債依存度,目前日本都是世界發達國家中最差的國家之一。日本政府未償付債務的總存量(不包括已經被日本央行持有或預期持有的部分),接近日本GDP規模的兩倍。同時,日本企業債務(金融和非金融企業的中期和長期債券)規模也達到了日本GDP規模的60%。據測算,日本的償債利率每上升100個基點,日本政府的償債開支就會多出8.5萬億日元(約合900億美元)。如果利率隨通脹一道攀升,假設達到2%的目標,那麼到2015年日本政府的償債成本可能會達到27萬億日元——約佔日本國內生産總值的5.5%。
在債務負擔和通脹憂慮的雙重壓力下,資産價格將可能快速地大幅波動。日本金融和家庭部門與日本債券市場存在高度的聯繫。日本個人資産增長乏力,日本國民儲蓄率已從1998年的10.5%下降到目前的3%左右,IMF預計幾年之內日本儲蓄率由正轉負的趨勢不可避免,資本與負債的缺口會越來越大,日本靠國民儲蓄支撐債務的模式難以為繼。
這預示著一旦有外部投資者拋售,日本私人部門也可能加入資産再配置過程。同時資本損失的擔憂很可能將促使債權人快速“去日本化”,從而導致日本出現大規模資産拋售的情況。近期日本金融市場頻頻遭受拋壓,資産價格大幅波動就是這一力量使然。日本出現系統性金融風險的概率正在大幅上升,所謂的“安倍經濟學”正在把日本推向危險的邊緣。
相關
安倍經濟學
在當今日本乃至世界經濟界,“Abenomics”這個新名詞備受關注。“Abenomics”是由日本現任首相安倍晉三的安倍(Abe)和經濟學(Economics)組成的一個造語。
“安倍經濟學”(Abenomics)是指日本第96任首相安倍晉三2012年底上臺後加速實施的一系列刺激經濟政策。
安倍經濟學有三個主要內容。安倍晉三首先強勢要求日本央行配合發鈔。其次,安倍在2013年1月11日通過了總數為2267.6億美元的政府投資政策。此時,日本政府負債餘額已超過GDP200%,高於全世界任何一個發達國家。最後是實施日元貶值政策。自2008年9月金融海嘯爆發至2012年12月,日元相對美元升值23.62%。本質上來説,日元的升值主要是由整個國際金融大環境導致,並非反映日本經濟實力的增強。但是,日元的升值卻造成日本出口及順差大幅衰退的情況。甚至在2012年的1月至11月間,日本的貿易赤字達6萬億日元(約730億美元),是日本有史以來最嚴重的情況。
統計發現,從安倍履新的2012年12月26日到2013年2月15日不到兩個月的時間,日元對美元貶值幅度就超過8.4%。安倍經濟學(Abenomics)要的就是創造通膨預期。當消費者預期日本物價要上漲時,對於一些本來就要購買的商品,就會儘快地去購買,因而帶動消費及投資,進而扭轉日本長年消費與投資極度低迷的狀況。
一些國家擔憂日本的舉措可能引發全球貨幣競相貶值,並助推新一輪貿易戰。
[責任編輯: 王君飛]